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唐代罗浮山几种著名特产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罗浮山以其道教和佛教的兴盛而成为岭南著名宗教“圣地”。而罗浮山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相当引人瞩目。本文仅就罗浮山寺观内几种全国闻名的特产说明之。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是北方家族向岭南大量移民的时期。[1]然而在岭南族谱资料中,有关唐代北方家族移民岭南的记载却非常少见。不过广州孔氏族谱可以看成是一个比较罕见的例外,其中明确记载了唐末孔氏从京城长安迁移岭南的过程。此外,明清时期多种广东地方志也记载了唐代孔氏家族的南迁,但是其中讹误较多。本文旨在对相关资料作仔细考辨的基础上,探讨孔氏家族在唐末迁移岭南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揭示唐代北方移民对岭南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经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有关“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经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唐代“南选”与岭南溪洞豪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南选”与岭南溪洞豪族王承文唐代“南选”是唐朝中央在岭南、黔中等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宋代以来,王溥、王应麟、赵翼等著名学者都进行过南选资料的编集,顾炎武则明确指出南选是一种具有因地制宜性质的地方铨选制度①。张泽咸先生《唐代“南选”及其产...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属于一部已佚古灵宝经残卷,对于研究古灵宝经经教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有学者提出该经绝大部分经文并非古灵宝经原有的内容,而是由南朝中后期道教中人续写而成的。本文考察了该经的版本结构及其流传,认为历史上不存在"晋宋时代旧本"和"南朝中后期本子"的分别。至于敦煌写本以及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多种典籍所作的征引,均应看成是该经在东晋末年创作之初就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古灵宝经报应观是对汉晋以来道教教义思想的重大发展。"元始旧经"与"新经"都在直接吸收和充分运用来自佛教的个人受报思想时,始终坚持中国本土传统家族报应立场,都强调和重视对家族祖先的救度。因此,两者的报应观是完全相同的。在"新经"与"元始旧经"之间,并不真正存在一种由报应观念的先后演变所形成的历史线索。也不能将其作为判断"新经"必定作成于"元始旧经"之前的内证。古灵宝经所确立的个人受报与家族受报混融并存的报应观,对其后道教教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汉王室的族属和来源一直是近百年来国内外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而相关说法的主要依据及形成原因仍需重新讨论。史籍中有关南汉王室源于北方家族的记载是可信的。而藤田丰八和河原正博分别提出的"大食人后裔说"、岭南俚獠"蛮酋说",主要建立在对现存史料的不同解读上。其解读本身既比较牵强,同时也与他们对唐代岭南历史的基本认知有关。同时,南汉王室的北方渊源及其与大量南迁北方家族的关系,使南汉在五代十国政权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也使南汉在岭南两千年开发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成果──《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评介王承文一个多世纪以来,徐松、陈寅格、岑仲勉、王仲牵、程千帆、傅璇琮等学者的研究,扩大了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的史料范围,也深化了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吴宗国先生写成《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一书,19...  相似文献   
10.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作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