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增如 《百年潮》2005,(8):52-53
20世纪80年代我在丁玲同志处工作时,多次见到楼适夷,他个头不高,精干白净,时常双手拄一根拐杖,侧耳倾听对方的谈话.给我最深的印象,他是一位十分和善的老人,没有一点架子,讲一口吴依软语,说话慢条斯理,待人谦恭有礼.他曾经给我题词:"小王同志很好,热情,诚恳,工作认真,学习努力,敬祝前程无量!"写在我的本子上,一笔一划,字很工整.  相似文献   
2.
1983年秋天,全国政协礼堂的一个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文化组的政协委员们正在学习讨论《邓小平文选》。组长丁玲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由自己的命运,又讲到另一个人的命运:“我最近看了一本书,是沈醉写的,《我这三十年》……”此话一出,屋里顿时一阵骚动,有人轻声议论,有人则把目光投向一侧的政协委员沈醉。丁玲接着  相似文献   
3.
回顾丁玲一生,有近一半时间都在"辩诬":为她的历史问题,为她的"反党小集团"问题,为她的"右派"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经被错批错划的作家都陆续获得了新生,可是丁玲的所谓"历史问题"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悬而未决。周扬说,丁玲历史上的"疑点"可以排除,"污点"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