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善堂文化是潮汕慈善文化重要的代表,是祖籍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在海外形成血缘、地缘、业缘三大关系,互帮互助,在海外生存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善堂文化不仅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帮助,而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有力见证。在新时代,弘扬包括潮汕善堂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涌潮形成之初,潮神信仰即随之产生。因古人将钱塘潮、广陵潮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破坏归因于伍子胥冤死泄愤,故伍子胥最早被视为潮神时,其形象乃是凶神。不过,随着两汉以来士人对伍子胥忠孝形象的强调和人们对涌潮成因认识的提高,魏晋以后,潮神伍子胥的形象渐趋正面。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钱塘江两岸低地的开发和人口增殖,钱塘江潮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剧。除先贤形象外,伍子胥司潮神职也为政府重视,故唐时对潮神伍子胥封号赐爵,将其纳入国家祀典。  相似文献   
3.
近代广东侨乡社会受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其社会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首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了渐趋"洋化"的生活方式;其次,在风俗文化上出现了传统习俗基础上结合"出洋"的怪异习俗;最后,在社会风气上,一方面出现了奢靡腐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新的文明之风突起.本文以潮汕、五邑为例,探讨海外华侨华人对近代广东侨乡生活方式与社会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王元林滚滚黄河多在下游泛滥决徙,历来各朝多重视下游河道的变迁及治理,对导致河患根源的中上游漠然视之。中游禹门口至潼关的黄河小北干流,因流经汾渭平原,河流易弯曲摆动。特别是明清之际,人口增多,荒坡地开垦,人为破坏黄河中下游干流及...  相似文献   
5.
重庆直辖市正式始置于1939年,而与今管辖地域相当的最早一级行政区划却是南朝齐建元二年设置的巴州。由于直辖市面积约占川东平行岭谷的80%左右,从地形上看将其单独设市应是可行的。随着明清近代川东经济的崛起,打破了历来川东盆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而“巴有将,蜀有相”,巴蜀文化风格不同。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喜巴渝舞和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以上四点原因,正是今日设置直辖市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6.
明清渭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渭河下游泛滥决徙甚于前代。明代渭河“岁溢而善崩”,“率三二十年一徙”。清代更趋混乱,泛滥次数增多,规模增大,湾环不断。而南山支流入渭口泥沙堆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渭河河道。黄河的摆动和倒灌,使渭口伸缩,拦门沙增加,渭河变迁更趋复杂。1996年8月渭河下游出现罕见的大洪水,当是明清乃至近现代渭河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明代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小北干流含沙量增加 ,淤积迅速 ,河道决徙改道频繁 ,已呈宽、浅、乱的定势。汾阴 月隹 、氵夸 峪镇等东西两岸常出现崩垣塌岸的情况。蒲州城、朝邑城、荣河城等也常遭水侵 ,大庆关两次迁移、乔家滩三徙等史实足证明代黄河小北干流已开始大规模决徙摆动。  相似文献   
8.
岭南地区家养黄牛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从动物考古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骨骼形态、测量数据、考古现象以及区域动物群的对比和分析,对岭南地区家养黄牛的起源时间、模式和动因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家养黄牛最迟于南越国时期从北方传入岭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京杭大运河曾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和生命线,是现存的人类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之一,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及其历史遗迹是运河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保护、发掘、研究这类文化遗产是认识和提升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以及探索运河文化之魂的重要渠道。譬如,  相似文献   
10.
李润(堡)镇是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重要军镇,为羌人聚居地,前秦、后秦、夏国以及北魏都先后在此设堡立镇,后两者还于此一度设置为豫州、华州治所。李润(堡)地理位置重要,与北朝重大事件诸如移民反叛、置军镇、设州治等关系密切。李润堡人、宕昌公王遇在家乡为冯太后和孝文帝祈福建立晖福寺,陕西澄城县北寺村为《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发现地,结合元燮《请移华州治冯翊表》所载,李润(堡)镇应在陕西澄城县北寺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