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元1277年,发生过两次缅中边境武装冲突。第二次冲突中,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刺丁所部蒙古兵曾一度到达牙蒿羌、江头城。1278年撤退。六年之后——1283年9月22日,宗王相吾答儿、云南右丞太卜、云南参知政事也罕的斤率军从云南行省府治出发,11月7日至南甸,然后兵分三路,继续前进,12月1日会合于镇西。12月3日,分兵多路进攻,9日攻占江头城。宗王相吾答儿令都元帅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积粮饷以给军士,命绘制该城地图,并连同军情报告,一并奏告忽必烈。 蒙古人以为缅甸由于牙蒿羌——江头城战斗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目,南京市雨花区文化局与江苏省郑和研究会联合举办“开明开放交流,友邻友好进步——纪念淳泥国王客逝中国600周年暨浮泥国王墓发现50周年”学术论坛.论坛在南京雨花区文莱风情园举行,由雨花区文化局于志珍局长主持.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名东方学家、本会、本刊顾问季羡林先生从事东方学教学和研究60周年暨90华诞。国内外学术界正举办各种活动以示庆贺。本刊特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王介南教授的专,以致庆贺之忱。  相似文献   
4.
缅甸史学专家敏瑞,不久前获得缅甸高僧吴欧德马与中国孙中山先生友好交往的重要史料,以《吴欧德马与孙逸仙》为题,撰文发表在缅甸文杂志《(口名)瓦底》1980年8月号上。这是现代中缅关系史上的一个新发现。 敏瑞的这篇文章所提及的吴欧德马(1880—1939),是缅甸一位知识渊博的爱国僧侣,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文章说,1907年初,  相似文献   
5.
香港商人不少具有企业家与学双重身分。如热心郑和研究事业的曾伟波先生即为其一。他既创办企业,经营香港对东南亚和欧美的贸易;同时耽爱史书法,尤爱郑和研究,且成果斐然,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声誉。  相似文献   
6.
15世纪初声振中外的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如从文化外交的角度来审视,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不啻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外交。郑和率领庞大中国船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向亚非30多个国家播传中国文化,推销中国形象,并本着“拿来主义”汲取域外文化的精华,丰富中华文化,其业绩昭昭乎彪炳史册,其功劳浩浩乎有口皆碑,其影响久久矣至今余绪不绝。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是我国的近邻,是我国人民最早熟悉、并与之交往的地区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我国人民与东南亚各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古籍里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的记载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的珍贵资料。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对东南亚的研究远远早于西方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我国的东南亚研究在力量的组织和调配,资料的利用和开掘,实地的调查和考察,成果的出版和发行等等方面,显然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直到解放前夕,尽管有些著名学者如冯承钧,张星烺、向达、许云樵、姚楠、朱杰勤等教授治东南亚史成绩卓著,成果斐然,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但从整体而言,我国对东南亚的研究尚不系  相似文献   
8.
明初建文朝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踪迹一直是难解之谜。近年来,各种传说层出不穷,遗迹、遗物不断涌现,建文帝踪迹话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及建文后裔的兴趣,相关的学术活动十分频繁。2010年7月2日,由中国明史学会、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主办,南京明文化研究会、明孝陵博物馆承办的“明建文帝踪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7月2日,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在南京举办“庆祝2009年航海Et暨郑和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四十余位专家学者,遗存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执行理事长丁子纲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航海日活动和江苏郑和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的意义。学术研讨由范金民副理事长主持。丁波汇报“江苏郑和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问题研究”课题成果;南京博物院罗宗真研究员发言,建议有关方面制定江苏郑和文化遗存整体保护与利用的规划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006年7月11日。是我国第二个“中国航海日”。值此第二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愚深感。就目前状况而言。大有创新海洋文化、增强海洋观念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