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了大面积土地。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的管理,经历了永租制到按《上海租地章程》管理的过程;向外商出租土地对国内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吸引了不少外资,开发了一批本来荒芜的土地,促进了通商口岸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外封闭隔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建经济结构。弊端也比较突出:有章程制定的失误,也有管理上的欠缺,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可言。外商向政府交纳的土地税金额有限,地价、地税标准对外商有利,弊端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管理的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中茂 《史学月刊》2001,10(4):65-68
甲午战争之后,外商在华的租地方式主要有永租和年租两种.其中年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租价和地价的确定方式多种多样,清政府向外商征收的地价、地税的显特点是:地价较低,而且开埠愈晚租价愈低;租期愈长,租价愈优;地税一般相当于或高于华界.有时甚至还低于华界。当时这种优价优税政策,是晚清土地出租政策的一次飞跃,是清统治主动推动明制度,“变成资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中茂 《清史研究》2007,1(3):87-94
有学者认为,1860年的中法《北京条约》确立了天主教会在晚清"内地置产的特权"。其实,《北京条约》只是为法国"正式"向清政府索取内地置产权提供了藉口。而比《北京条约》诈欺性质更为恶劣的1865年"柏尔德密协议"和对中国土地管理主权严重削弱的1895年"施阿兰协议",才最终确立了天主教会在中国内地的置产权。  相似文献   
4.
重评耆英的外交活动及其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茂 《史学月刊》2006,12(12):51-55,100
耆英被人们认定为投降派,所办外交被称为投降外交。其实,耆英在海关税则、禁烟、收回舟山诸问题的交涉中,都为中国之利权殚心竭虑。仅粤海关税收的实际增幅就达50%左右。耆英主持外交的最大贡献,是在中外之间维持了数年和平相安的局面。至于所失之主权,乃源于时代之局限。耆英“诚信守约”的根本目的是限制列强,维护中国权益。“一视同仁”主张的实质是平等开放,“与外人平等交往”是当时乃至之后的十余年间最为开明和进步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5.
洛阳的丧葬礼俗王中茂洛阳为九朝古都,丧葬旧俗甚多,尤其是乡村民间更为突出。这些礼俗从侧面映照出洛阳人民对先人的无限尊崇及生者对死者的绵绵情思。本文仅就洛阳乡间的丧葬礼俗扼要地介绍于后。洛阳人对丧事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不死其亲”,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事死如...  相似文献   
6.
王中茂 《史学月刊》2004,2(7):124-126
针对鸦片的大量输入和白银外流等严重问题,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主张鸦片弛禁。对此,时人贬褒不一。两年之后,道光帝采法严禁,许乃济被“降为六品顶戴”。(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以下简称《鸦片战争》〉第1册,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374页)弛禁策被后  相似文献   
7.
一九一二年三月同盟会改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二年三月同盟会改组再认识王中茂1912年3月,中国同盟会由秘密组织改组为公开政党,对此,学术界长期以来非议颇多,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貌,重新认识这次改组,很有必要。本文拟就改组的背景、改组后的同盟会政纲、党务及斗争实践,谈一点粗浅看法。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8.
论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在同盟会整顿和建设方面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同盟会的建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两年后,它的上层就出现了分裂,且愈演愈烈。其原因除了人们已知的阶级根源、地域观念、宗派思想之外,还有学术界尚未注意到的孙中山治党方面的失误。本文对1907年至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的党务活动试作初步探讨,以揭示其得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