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术界在近代中国文化的讨论和探索“热”中,不同观点迭现,各种意见分歧。有的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五体投地,有的把传统文化看成是近代化道路上的障碍。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它的历史环境,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情况,去进行片面的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否则,永远探索不出真理。本文拟就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交融、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某些思考与  相似文献   
2.
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一环。犹如电影导演精心设计的“特写镜头”,镜头选得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讲授《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一编时,如果只是按教材讲一下:“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中国历史第一编原始社会”。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这样导入新课:“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与现代人不尽相同的石膏复原人头像。这是经考古  相似文献   
3.
近代化在中国的嬗变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化意识,是在民族处在十分痛苦和黑暗中萌生的。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血与火的历史,也是近代化意识在中国不断升华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如何,是推进,还是阻碍?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勃兴于晚周的民本思想,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万变却不离其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儒家重民思想,素为中国历代的明君良相稳定政局的座右铭,亦常常成为卓有见地的思想家们主张改革政治的一种理论根据。本文拟就孙中山的民本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