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南宋临安节日活动的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由于缺乏有关历史城市物理空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及受研究资料所限等原因,关于历史时期的城市居民生活空间方面的研究较少开展。本文选择南宋时期的临安作为城市空间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尝试结合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法和时间地理学两种方法,对南宋临安节日活动空间进行剖析,揭示其城市节日活动的时空间结构特征。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机制,提出物理空间奠定了临安节日活动空间的基本格局、都城地位是临安节日活动空间形成的控制因素、城市经济主导了临安节日活动的空间分异过程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界对开埠初期上海租界水环境治理,一般采取填浜筑路的视角,而本文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察发现,租界当局对租界内的河浜采取了灵活的治理办法,对于挡路和阻碍市政的死水河浜进行填埋,而对于一般的潮汐河浜和航运河浜采取了清淤、疏通的保护措施,挖掘开通了新河浜,从而使河浜水系的功能得以延续。为了排水需要,租界当局辟建了下水道系统,其治理办法却借鉴于治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法租界公董局档案、上海道契等文献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复原了上海法租界越界筑路区洋人地产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以1900年新扩展区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化的具体过程。研究证明,在越界筑路之前,洋人便开始了越界购地,但洋人租地并不等同于土地开发,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土地开发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筑路不仅重新划分了土地,而且导致地块被不断分割出售,最终使土地利用方式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相似文献   
4.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收藏的一张开埠早期上海英租界的地图没有标注绘制时间。一种观点认为,该地图绘制于1846—1847年,另一种认为绘制于1844—1847年。两种观点均属推测。根据地图上的信息,结合当时英租界的测绘情况,可以推出该地图大致绘制于1846年10月1—19日。该地图为目前所见近代上海英租界最早的一幅城市地图,为早期上海英租界城市发展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弥补了《上海道契》记载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法文档案,本文从越界筑路、道路规划、建筑管控三个方面,讨论了马斯南路辟建及土地开发过程,并揭示了近代上海的土地开发模式。研究证明,近代上海的土地开发通过三部曲完成:越界筑路开其先,打破了传统的圩田体系,土地利用由农业向建筑用地转换;道路规划随其后,计划路线、筑路时间和空间均以满足地产开发为条件;建筑管控贯穿其中,将私人的无序开发纳入到有序的城市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空间三要素入手,以城市道路为基础,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用地记载为参考坐标,以10年为一时间断面,复原近代上海法租界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开埠以后上海法租界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展,呈现跳跃式拓展的空间特征。在法租界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道路的修筑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直接动因,其中,作为城市区域中轴线的道路充分发挥了牵引作用。在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其关键所在,而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扩展最根本的驱动力。另外,研究证明,近代上海城市空间扩展与租界扩展并不吻合,而是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