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五、六世纪东方沿海地域和佛教——据摄山栖霞寺的历史》是日本学者吉川忠夫的近作,全文分:一、青州的动乱;二、郁州;三、栖霞寺的创建和发展;四、栖霞寺的历史地位。现选译了第三、四部分。注释部分随正文一并译出。  相似文献   
2.
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町田章先生,在国内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后不久,便在1987年9月的(日本)《考古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对该书的评论,他的目的是向日本考古学界介绍这本“总考古学界全力而反映中国考古学最高水平的划时代的著作”;同时,从一个外国人的立场对该书和中国的考古学界提出了一些看法.我在把它译为中文的同时,想就书评作者涉及的几个问题,并对比日本考古学现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企望国内能及时了解外国同行学术动态,以促进国内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很早就编辑印行过《四库全书》等相当于今天百科辞典之类的大型类书,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类似百科辞典一类的书籍却一直未见出版.直到1978年,才开始计划组编一套约80卷的大型百科全书.全书设想先分学科的,一卷乃至数卷地陆续出版,准备化10年时间出齐.1986年出版的《考古学》分册即是其中的一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考古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至今连一本自己的《考古学辞典》也没有.学科辞典的出版反映了该学科所达到的水平,而辞典  相似文献   
4.
中朝窑业技术交流史论(前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是熊海堂同志《东亚窑业技术史比较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作者运用考古学和文化比较的方法,对东亚陶瓷技术的源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样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还是空白,原因是工作量较大,同时外国人难以利用和了解中国的资料,中国人又很难获得外国的系统资料,研究中作者在理论上与过去陶瓷考古多重造形和装饰的比较方法有所不同,他把陶器的流传和模仿归属于“表层文化交流”、而把技术的传播作为更加困难、更加深入一个层次的交流,指出了由于“表层”的比较所造成的一些认识上的失误,并得出令人感兴趣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反映了技术在文化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本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深化考古学其他领域中的比较研究,以避免由于单纯的外观比较而妨碍认识的深入,作者还制作了大量支持文章观点的统计图、遗物遗迹分布图、技术交流图等,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对于从事东亚文化交流、陶瓷技术文化研究的同志来说都是较好的参考资料.由于论文篇幅较大,本刊采取了连载的方法,下期将刊载该文的后四章,以后各期将陆续发表有关中国、日本窑业技术源流以及技术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在我求学日本期间,接触到的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学界过去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词句,排斥其他的理论,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总觉得当今考古理论和方法由于多学科的交叉显得非常丰富,而历史现象又是如此地错综复杂……,所以处理资料的角度,方法和分析历史现象的理论就应该更加灵活才好.并对我们过去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牵扯在一起的做法表示费解.1988年6月,日本大修馆发行的《中国年鉴》也批评中国的考古学界采取封闭政策(同时也说考古学界最近已有松动的势头),对中国的考古学学会仍不允许外国学者旁听表示遗憾.该书还特别批评了史学界不重视收集国外的情报,在事实上无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于是出现:已有的成果得不到利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有人在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昌(在今湖北省鄂州市),是江南六朝政权设在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池。孙吴时曾两次在此立都,东晋前期地位也十分显赫,可东晋后期却迅速衰颓。本文拟对这座古城的兴衰及其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