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被誉为是最具广州民族风情色彩之园林景观“荔湾环翠”于2002年3月获得园博会大奖,广州学者曾即席赠联:“经纶有新语,园林无俗情”。“名园欣折桂,荔苑庆增辉。”  相似文献   
2.
黄沙的变迁     
黄沙是广州市民熟悉的地方,历史上黄沙曾因战祸而成为广州著名的重灾区。本文作者把黄沙地区的人和事变迁史料加以整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荔湾区政协开展西关饮食文化的专题调研,意外地发现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于1980年为十甫路百年老字号陶陶居所绘的一幅建筑图手稿,其时旨在为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屡遭破坏的茶楼建筑探索复原之路。“文革”,中陶陶居改名为东风楼,取意于毛泽东主席“东风压倒西风”的一段论述。其间东风楼的内外空间、立面形象都被弄至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4.
八和会馆是广州历史文化建筑,一百多年来是粤剧界同人团结奋进的基地。清代建于黄沙的会馆房,毁于1938年8月26日的日机轰炸。1946年购置恩宁路会所,经2002年拆卸时考证,是清代多间古旧建筑综合而成,深逾30余米的羊城典型竹筒屋。前座1931年开马路时改建为3.5层钢筋三合土楼房,后座是清代砖瓦平房。  相似文献   
5.
忆昔珠江逭署,两三俊侣邀游。晚凉天气似初秋、青舫绿波红袖。最好酒阑人静,花香扇影歌喉。清风习习夜悠悠,正是月明时候。  相似文献   
6.
广州中轴线上的海珠广场,原是海珠桥北桥头地段,自清代至1938年前是广州城区最繁盛的商业区之一,是城区菜、菜栏的集中地和农副产品交易的商贸重地。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被拆而成为重灾区,被列为广州三大灾区之一。1950年人民政府通过以工代赈,全面清理灾区的瓦砾,使北自维新  相似文献   
7.
8.
我国著名古琴家、篆刻家、书画家徐文镜。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安家,妻子儿女一直在广州西关居住。据其子徐匡武先生介绍:他伯父徐文白(文镜长兄)也喜七弦古琴,是公认的浙派琴宗。徐文镜习琴于大休上人,琴艺精深。1950年在香港置有海表琴台,公诸同好。并撰文日:“琴,雅乐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