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秋时节,我国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世界现代史、德国史、意大利史、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以及军事院校的四十多位同志,欢聚在景色秀丽的滨海城市烟台,出席了关于欧洲法西斯问题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向会议提交了三十六篇论文和资料。在1984年11月2日至8日短短的几天时间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切磋。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沈永兴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今天,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杂志社、湘潭师院历史系和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召开的,在此...  相似文献   
3.
4.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各位朋友:由《世界历史》杂志社、华南师大历史系、广州师院历史系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协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几家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风尘仆仆、不辞辛苦来自祖国各地高校...  相似文献   
5.
谈谈十月革命的前提和列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并没有因"苏东剧变"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改变。1921年,十月革命4周年前夕,列宁曾指出:"这个伟大的日子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整个实际经验也就思考得愈深刻"。①在十月革命90周年到来之际,重温列宁的话使人们对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这里,发表我国学者近来撰写的4篇文章,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6.
一部值得一读的工具书──简评《世界文化辞典》沈永兴近10年来,文化热持续不衰,诸如美学热、现代文艺诸流派风格热、人体艺术热等等纷纷出笼,交替登台,有关介绍世界各国文化的大型丛书层出不穷,著名世界史专家、周谷城、田汝康先生还专门编了一套《世界文化丛书》...  相似文献   
7.
沈永兴 《百年潮》2005,(9):16-22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审判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的28名甲级战犯,一直耿耿于怀,妄图翻案.他们抛出的一个论调,就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非法论".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和朋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杂志社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 ,并由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历史系及高级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高教出版社历史编辑室、贵州历史学会及贵州电视大学等单位鼎力协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祖国西南部美丽的城市贵阳顺利开幕了 ,请允许我代表会议的主办和协办单位和会议筹备组 ,向出席今天会议开幕式的贵州史学会和社科联的领导、贵州师大的领导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对来自祖国四面…  相似文献   
9.
孟德斯鸠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物,他的政治和法律思想,早在上世纪末叶就被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和进步刊物介绍到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对中国近代的革新运动产生过很大影响,特别是他的君主立宪和分权学说,曾被我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所接受,如马建忠、王韬、郑观应、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等人,都曾赞赏并介绍过孟德斯鸠的这些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孙中山先生以及章太炎先生等人,也很推崇三权分  相似文献   
10.
雅尔塔体制与战后世界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雅尔塔体制(亦称体系)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我国学者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为了交流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本刊编辑部与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华北分会和天津社会科学联合会于1990年11月22至23日在天津联合举办圆桌讨论会,就雅尔塔体制的涵义、形成、发展以及与冷战的关系、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及其历史评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专家本着“双百”精神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使问题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得到进一步的阐述。虽然还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但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现将部分发言刊载于此,文责自负,其观点不代表主办单位。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未能刊载全部发言,谨致歉意。有关圆桌讨论会的综合报导,请见《世界史研究动态》199年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