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在反抗暴君理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反抗暴君问题上,他的立场经历了显著变化:最初,路德的"两个国度"划分导致了反抗世俗统治者问题的出现,但与此同时,他又反对民众反抗世俗统治者的行为,坚持消极反抗的立场。16世纪20年代末期,路德开始由保守转向激进,他先是赞同了立宪主义的反抗学说,而后又部分接纳了自然法的反抗理论。路德在反抗问题立场上的种种变化反映了其思想上保守与激进的冲突,体现了16世纪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封建体系与自然权利体系的交锋以及封建力量与绝对君权的对抗。  相似文献   
2.
江晟  郑欢 《世界历史》2023,(1):94-109+162
自宗教改革以来,新教徒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法国的群体结构,引发了神圣空间内的频繁冲突。这种冲突不仅表现在教堂这一至关重要的神圣空间当中,还延伸到了城市的世俗空间之内。近代早期神圣空间的建构经历了从观念边界的形成到仪式与象征物赋予特定空间神圣性意涵和秩序结构的过程。在城市共同体内遭到压迫或侵害的少数派群体借此建构起了“想象的”神圣空间,成为其延续自身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而占据主导地位的群体亦依托“想象的”神圣空间,进一步压制和侵占其他群体的生存空间,最终达到完全独占城市世俗空间的目的。在16世纪法国宗教冲突的背景下,神圣空间发挥了强化空间隔离,塑造群体边界的作用,成为教派矛盾的重要体现;而神圣空间的边界也成为信仰共同体边界的一类重要表征,推动了相互对立的教派身份认同边界的成型。最终,不同教派建构神圣空间导致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边界被模糊和混淆,这一结果体现了16世纪法国社会的世俗化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驱逐、骚乱、屠杀等暴力活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流言的广泛传播,流言已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凭借着"暴力触发机制"的作用,流言作为这一时期法国民众的恐慌与焦虑情绪外化的表现,推动了施暴者从受害者到正义保卫者的身份转化过程,从而加速了暴力活动的进程。面对宗教对立冲突与宗教战争的危机,普通民众对于自身所处信仰共同体现状的担忧以及在自身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焦虑都令流言与暴力成了固化信仰共同体边界、强化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共同体和身份认同问题构成了16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重大危机,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始终困扰着法国,成为法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16世纪的法国社会中,街道空间就如河流一样,成为了屠杀暴行发生的重要场所。作为圣巴托罗缪屠杀中"宣示暴行"的公共性空间,这一时期的街道同时具有"节庆"与"暴力"的二元属性,从而与同样带有循环时间观念特点的节庆日共同构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时空架构。街道空间所展现的世俗-宗教二元性,特别是它在暴力事件中所展现的内涵与表征,都表明在这样一个仍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从而尚未真正产生"现代性"的社会中,宗教的原有性质仍然维持着其巨大的惯性。这个时空架构不仅阐释了这一时期暴力事件的内在发展机理,亦反映了欧洲近代早期宗教在公共空间的肆意扩展。街道空间的内涵与表征本身即表现了这一时期民众对于秩序更替的渴望,是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基础性架构。  相似文献   
5.
江晟 《史学月刊》2022,(1):126+136+127-135
在现代早期法国社会转型与变迁过程中,鼠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6—17世纪,鼠疫在法国境内频繁爆发,不仅导致各个地区市镇和村社社群人口的大量减少、逃逸甚至为数众多的社群的消亡,而且社群的既存秩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鼠疫造成的影响从个体波及亲友的社会关系网、宗教社群乃至于地区性的市镇和村社社群,如同同心圆一般向外扩散,导致社群秩序的停摆和崩溃。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诸多社群及其成员普遍采取排斥、迫害和驱逐边缘人群的措施,这在本质上是社群试图重构秩序的一种尝试。中世纪以降以宗教信仰为中心的社群秩序的崩溃,推动了现代以世俗政治为中心、以民族身份认同为特征的新社群结构的诞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