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毕舸 《华夏地理》2003,(5):43-49
1976年,弄堂里的叹息声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45分,我出生了.对于上海无数不起眼的里弄中的一个人来说,老大沽路五十六弄依旧在沉默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昼与夜的循环,没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2.
我生活在大排档快速消亡时期的广州,这里有关大排档的书面和口头资料也差不多可以用空白来形容。一种曾经与广州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居然没有在官方的视野中留下些许“蛛丝马迹”,连博物馆里尘封古物上的灰尘都不如——起码它们还有自己的栖身之处。大排档的衰退,象征着一种商业传统的无奈。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不是只保护古董,也包括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无形遗产,大排档和粤式大菜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1976年,弄堂里的叹息声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45分,我出生了。对于上海无数不起眼的里弄中的一个人来说,老大沽路五十六弄依旧在沉默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昼与夜的循环,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是家中的头一个新生命,但我的家庭没有因此增添多少喜悦,父亲依旧皱着眉头、母亲在痛苦的呻吟中则多了一声叹息:“家里以后小日子更难捱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