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遗存为渭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其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出土的陶器多为灰褐色绳纹泥质夹砂陶,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图案相对简单、彩色也较单一,但仍属我国一个重要的彩陶文化。对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彩绘陶)及其颜料进行分析,对中国早期彩陶的起源、工艺过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故宫博物院中汉白玉构件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故宫博物院中汉白玉建筑构件风化的本质主要是化学风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多次激活、加剂量法和钉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细粒石英前剂量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五英前剂量方法测量简便,减少了来自多次激活、试验剂量和归一引起的误差,最小可测年龄能达到几十年。  相似文献   
4.
EDXRF探针分析古瓷产地的尝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古汝瓷原料产地的信息能为汝瓷科技鉴定工作提供可靠的借鉴,本工作采用EDXRF探针技术测试了若干汝瓷和钧瓷等样品中的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再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处理成分数据,对各样品的因子得分用因子轮廓图和聚类分析图来表示。结果表明,新安钧瓷、古汝瓷和现代仿汝瓷能较好地加以区分,金钧和元钧能从釉的微量元素上加以区分,严和店窑青瓷也能和其他样品区分开。这说明上述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能较好地反映出样品中所隐含的产地信息,从而为汝瓷科技鉴定和其他古陶瓷的产地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汉到晚唐的马鞍形变化,可能反映洪州窑在晚唐的衰落和低铁原料的不易获得。  相似文献   
6.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2/R2O2,(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m01)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白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用EDXRF方法研究临江诸窑场古瓷胎的化学组成分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临江窑遗址位于吉安市天五乡天玉山西麓,濒临赣江东岸,临江村的簸岭坡地上“。1990年至1992年江西省文物工作者进行了两次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开探方15个,揭露面积2400余平方米,发现制瓷作坊一处,马蹄形窑两座,出土各种窑具、工具、瓷器1.6万余件。遗址堆积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含黑釉瓷、青灰釉瓷、豆青釉瓷、白釉瓷、青花釉瓷等,属明代堆积层;第二层出土多为黑釉瓷、仿龙泉青釉瓷、酱釉瓷等,属元代堆积层;第三层仅出有乳白釉瓷、黑釉瓷和青白釉瓷等,属五代至宋代堆积层。由此可见,临江窑的烧造时间持续了约700年。与临江…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从标准的(即线性的)前剂量技术着手,研究了瓷器热释光测定年代的方法。在这个研究中,发现了瓷器的灵敏度对剂量的非线性响应和灵敏度随剂量变化的指数模式。因此,一个用饱和指数拟合的方法被提了出来。实验表明,这是一个测定瓷器年代的成功方法。另外,还对一些与测定年代有关的复杂因素进行了讨论。例如,当少数瓷器的灵敏度与剂量不呈指数关系时,就要改变拟合模式或采用B的平均值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原始瓷的三种年代测定方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的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以及单片再生剂量光释光法三种测年方法,对中国上海、浙江萧山地区出土的7件西周、春秋、战国以及汉代的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并对测得的每个样品的3个年代结果与已知年代进行比对。用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测定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年代结果,与样品的已知年代结果相比吻合得较好。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得到了该方法的上限饱和年代,即距今1800年左右。用再生剂量光释光法测定得到了这些样品的年代,只是实际年代的50%-80%左右,结果不太理想。因此,采用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测定这类样品的年代,只要解决了制样问题,还是目前较好的测年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引言加热矿物质,使蕴藏在其晶体内深层陷阱中的电子逸出,并引起发光的现象,称之为热释光。陶瓷器晶体陷阱中的电子在高温烧制时早已排空,现存的电子是在制成后的历史过程中因吸收周围的αβγ射线而重新积累起来的,因此,根据测量加热发光的强度,经计算就可求得陶瓷的考古年代。热释光现象1663年由Rola发现,但在应用物理学中利用它是40多年前的事(Danielsetall953)①。陶瓷热释光1960年首先由Grogler等②及Kennedy等③检测到。六十年代,英国牛津考古实验室的Aitken、F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