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世纪的法国象征派运动,给浪漫主义以来的欧洲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诗风。对于象征派诗歌的把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那就是寻求同万物生命的对话。从波德莱尔的“感应”,到兰波的“通灵”,再到马拉美的“无限”,法国象征派诗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全新的生命意识,对后世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甚至是生态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两国当代文学中,都存在一个文学通俗化的问题,而且各自产生了自己的通俗文学系统,中国称之为通俗文学,日本称之为大众文学。那么,中国通俗文学和日本大众文学是如何界定的,两国对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的界定是否相同。笼统说,中国的通俗文学和日本的大众文学分别是两国对通俗文学所下的一般性的定义。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两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中国对通俗文学的界定和日本对大众文学的界定,不论在史学界定上、理论的界定上还是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界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 当代中国通俗文学和日本大众文学都是特定历…  相似文献   
3.
松尾芭蕉的俳句,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熔融的自然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生命意识。庞德的意象诗,继承了19世纪象征主义的“感应论”,寻求与万物生命的对话;同时与20世纪象征诗人的“客观对应物”也有共同之处,都努力使生命的本真呈现出来。但是,庞德意象诗的主要灵感来自于东方的生命意识。中国诗歌的生命融合观,日本俳句的生命瞬间呈现的意识,使庞德最大限度地走出西方理性主义观念,捕捉生命瞬间本真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讨论战后60年日本文学,需要探讨在这60年里中日比较文学的发展情况,当然探讨巾国大陆在这期间对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有了意义。在中国大陆.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大陆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之后,对日本文学的关注和思考,更是中国大陆学者的一种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5.
讨论战后60年日本文学,需要探讨在这60年里中日比较文学的发展情况,当然探讨中国大陆在这期间对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有了意义.在中国大陆,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大陆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之后,对日本文学的关注和思考,更是中国大陆学者的一种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歌深受佛禅思想影响,唐前期诗人深得禅宗思想真意,诗歌从容淡定,体现“禅悦”诗风。唐后期诗人把禅宗思想作为逃离现实的寄托,刻意追求,诗歌有了明显的人工痕迹,形成“逃禅”诗风。贾岛的“苦吟”,姚合的“轻巧”,以及马戴、李频等人的诗歌,呈现一种唐末期的“衰飒”之气。  相似文献   
7.
贾岛诗歌在唐诗中占据独到位置,岛诗风格独到,有"苦"、"僻"、"清"、"瘦"的特点。解读岛诗风格,要结合贾岛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从佛禅思想的角度进行把握。唯此才可诠释贾岛诗歌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的创作被称为很有“东方意味”,在他早期创作中采用了一种主张的方法,与禅的主张很接近。《尤利西斯》有“天书”之称,人物复杂的意识活动、无尽的典故和作家人为设置的阅读障碍,对此一切理性的解读和逻辑的考证往往失去了依据。而禅的非思量性、喝破执迷的力量却可以让我们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