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利民 《世界历史》2006,(5):132-133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书是武汉大学胡德坤、韩永利两位教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力作。该书在结构上横向展开,从全新的高度俯瞰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与战略意义。不仅如此,该书对横向展开的各关节点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其中所涉及的国家,如中、美、英、苏、德、日皆是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局的战略力量,所涉及的问题,如“先欧后亚”战略、美英苏日对华战略及有关世界大战的全部战略构思、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关系等,也都是决定世界前途与命运的大战略问题,是解读中国抗日战争政治与战略意义的“金钥…  相似文献   
2.
1949年美国延宕承认新中国“共同阵线”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美国延宕承认新中国“共同阵线”政策述评林利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围绕“承认”新中国问题,即是否承认,以及在何时、何种条件下承认或不承认新中国,美国政府推出了鼓噪一时的“共同陈线”政策。美这一政策不仅涉及新中国与美初期关系,也涉及当时数...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曾对新中国发动过全面经济战。美国对华全面经济战具体何时发动?为何发动?如何发动?包括哪些内容?对这些有关美国对华遏制政策史的基本问题,史学界迄今未作全面系统阐释。本文试图利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中的有关档案资料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作些解释,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同侪。一、中国介人朝战前的美国对华经济政策1950年10月中国介入朝战前,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曾经历过两阶段变化。第一阶段自1949年初到1950年6月朝战爆发,历时一年半。其时美国决策集团确定的对华政策目标是:用经济和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为摆脱朝鲜战争困境,曾发起并积极参与所谓“三方会谈”。这虽然只是朝鲜战争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时如何处心积虑地对新中国从事政治心理战、情报战的事实。本文依据近年解密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的有关资料,对此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利民 《史学集刊》2000,4(2):90-95
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尚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对华政策是在选择敌视与非敌视之间徘徊,因而不属于遏制范畴。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并打败侵朝美军,导致美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约在1950年12月初至1951年1月中,主要通过这一时期美国要员的一系列谈话、备忘录、电讯、政策决议等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务卿杜勒斯是美国对新中国“和平演变”策略思想的倡导者。因为这一缘故,杜勒斯在巾国几乎家喻户晓。而另一个与美国对华政策关系也十分密切的国务卿——杜鲁门政府的第二任国务唧——艾奇逊却几乎被人们遗忘。实际上,后一个国务卿,即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艾奇逊,才是美国对新中国“和平演变”政策思想的真正倡导者。而杜勒斯,不但不是美国对新巾国“和平演变”政策的倡导者,恰恰相反,其人并不特别推崇对新巾国奉行“和平演变”政策,更未将其贯彻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践中。本文拟比较分析新巾国成立头10年艾奇逊与仕勒斯两位美国国务卿的对华政策思想及其活动,以说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