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3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列·伊·楚古耶夫斯基的力作《敦煌出土的中国文献》①一书,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其中首次刊布的CP-366号文书,更引人注目。此件现存5断片322行,楚古耶夫斯基取名为《敦煌县寿昌乡农户田土精册》②。楚古耶夫斯基与日本学者池田温先生都对该件文书的年代、乡别,性质,作用,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但苏、日两位学者都认为此件的性质是退田簿,这又很难令人苟同。笔者不揣冒昧,谨陈己见,以求教于通人方家。一、cp-366号文书概况  相似文献   
2.
唐末宋初敦煌土地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敦煌的田土亦纳入均团制的范畴。贞元三年(787)吐蕃占领敦煌后,曾在沙州实行计口授田,每口一突(即10亩)。这种土地制度并未贯彻始终,吐蕃占领敦煌的后期,土地实际上已经私有化,土地的继承、买卖,不受限制。大中二年(848),沙州重新归属唐廷。此后,敦煌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外学者很少论及。近见冷鹏飞同志《唐末沙州归义军张氏时期有关百姓受田和赋税的几个问题》与唐刚卯《唐代请田制度初探》两文,对归义军张氏时期户口制度、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光辉的英雄人物,如果把他否定了,似乎后期太平天国就没有值得歌颂的人物了。这种意见显然是错误的。持这种错误看法的同志有意无意地抬高李秀成在太平天国中的作用,贬低洪仁玕、陈玉成等的功绩。为此,我们想着重探讨一下陈玉成对后期太平天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敦煌社邑类型很多 ,最常见的有里巷社、渠社、互助社、佛社等。按阶级组织的社邑尚未见。绝大多数社邑与寺院的联系只是思想上 (信仰上 )的联系。燃灯社、行像社为燃灯、行像活动付出的人力、财物 ,应属社众的文化消费范畴。寺院上层与部分僧俗吏民之间诚然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但寺院上层剥削的对象是部分僧俗吏民 ,而不是“社” ,剥削的方式是出租田土、碾、油梁与放贷活动 ,而不是燃灯、行像等社邑活动。立社文书中所见的“义聚”是社邑的同义语 ,不是公共积累。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几个问题的再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所说的“里巷社”只是泛指基层社会组织(如里、村、坊、巷等等)的官社。其时一些社邑既以“巷社”为名,论理就应以该巷全体人户组成为是。敦煌儒风坊西巷社有关互助活动的社条中,仍出现官社有关催驱赋役的内容,应与吐蕃时期赋役特别苛重有关。意识到这种阶级划分的存在,并自觉地按阶级进行结社,是很晚的事。至少说在唐宋时期尚未见这种结社。量化分析应遵循随机原则,在量化分析各种社邑活动频率时不应把某些“非实用文书”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6.
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分封制下不大可能建立通行于全国的比较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国比较严密的户籍制度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行,户籍制度也更加严密。汉王五年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实际上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与整顿户籍。从吕后《二年律令·户律》和县乡定户籍与郡国上计的关系看,汉代户籍应是一年一定。汉代户籍的主要内容是吏民家口名年,不包括赀产。据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奏谳书》、居延新简《甘露二年御史书》与三国吴简可知,汉代奴婢入籍。奴婢在法律上首先还是“人”,因此奴婢登入户籍、手实与户口帐,而畜产等资财不在其列。奴婢仅仅对于其主而言是财产,故奴婢又登入主人的赀产簿。二者并行不悖。因为奴婢只是“贱人”,所以奴婢虽然有“名数”,但不算编户齐民。  相似文献   
7.
也谈唐宋间敦煌量制“石”、“斗”、“驮”、“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字既可表示容积单位,又可表示权衡单位。先秦至汉唐,“石”作为权衡单位,始终是1石=4钧=120斤,而其作为量制单位,始终是1石=1斛=10斗=100升。作为容积单位的“石”,与作为权衡单位的“石”绝不能混为一谈。唐前期,无论是敦煌,还是内地,皆未见“驮”作为量制或衡制单位的实例。吐蕃占领敦煌后带来了“驮”这个量制单位,1驮=2蕃石(20蕃斗)=1汉石(10汉斗)。当时敦煌地区,1秤=4斤。敦煌地区,除调钟律、测晷影、合汤药、制冠冕外,公私通用大升、大两制。  相似文献   
8.
秦汉农业:精耕细作抑或粗放耕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秦至东汉中期 ,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由锄、锸耕向犁耕过渡时期。东汉后期或魏晋南北朝 ,北方中原地区始进入牛耕时代 ,南方还要晚一些。《吕氏春秋》、《胜之书》等所说的先进耕作制度只是农学家的提倡 ,远未在全国普遍推广 ,当时多数地方还是粗放耕作。以往的农史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当做一般的、已被普遍采用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这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户籍、计帐制度事关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赋役的征收,国家财政预算的编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日学者对中国古代籍帐制度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成就。但限于资料,以往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唐代。近二十年来,随着湖南里耶秦简、江苏连云港尹湾汉简、安徽天长纪庄汉简、湖北纪南松柏汉简、湖南长沙东牌楼东汉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以及更多的吐鲁番文书的出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发现的S3287号文书反面保存吐蕃时期沙州某部落左二将户状计五份,其中两件残缺,三件完整。各件文书所署的年月分别为“子年五月”与“子年六月”。王尧、陈践同志拟名为《子年擘三部落户口手实》,以为“这一子年,应是七九○年的午年分部落以后不久,定为七九六年丙子,可能较为合适”。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则拟名为《吐蕃子年五月沙州左二将百姓汜履倩等户口状上》,以为其年代应在“九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