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汉画像石馆新征集到画像石11块,其中包括大禹治水图、应龙、穷奇、伏羲、雷公、玄武等图像.此11块画像石雕刻技法均为剔地平面阴线刻,时代为东汉晚期,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风格,与中原汉画像石内容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中的“捞鼎”图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表现的是王权的更迭,更是两汉时期社会信仰意识的集中体现。画像中“鼎”的捞起与失落这一过程反映了生命的意义,具有灵魂重生和生命复出的隐喻。捞鼎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汉代民间的宗教信仰以及汉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在汉代徐州地区尤为明显,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反也促进了汉代灾异思想的发展,作为思想载体的汉代画像石也深受其影响;汉画像石同时作为墓葬装饰艺术,也蕴涵着极为丰富和极为宝贵的生态意识。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州苗山汉乐舞画象之研究杨孝军,郝莉荣钟鸣鼎食,轻歌曼舞,一个社会文明开化的象征与太平盛世的社会标志。汉代在当时世界上国力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封建帝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辽阔,张骞几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及中亚等民族国...  相似文献   
5.
以汉墓画像中灾异图像资料为研究对像,结合汉代社会流行的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论等,阐述汉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人生信仰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牛是古代人们崇拜的象征。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丁山先生说:“以牛为天神,说始巴比伦”,又为“非传自巴比伦,必来自印度”。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出土了一批汉代陵墓石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并对其中的一些图像内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郝利荣  杨孝军 《文物世界》2012,(1):10-16,25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其饮食起居一如阳世,而墓葬就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据考古发掘,在汉画像石墓葬中,祠堂与墓室均发现饮食的画像,分别为祠堂和墓室的"祭案"、"庖厨"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熊图像为研究对象,对图像的内含、意义进行梳理与考释,熊不仅表现的是图腾崇拜,更是两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特殊形象,背后关联着汉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反映出《太平经》和董仲舒哲学思想中的鬼神意识和升仙思想。  相似文献   
10.
被列为"9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不论是从墓葬形制,还是从出土的各种玉器与印章、金带扣来说,均在汉代陵墓考古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谷新先生在《'9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文中是这样介绍的。"墓主可能是西汉景帝一时期的第3代楚王刘戊,出土玉器200余件,多以上等的和阅工精心雕刻。此外,带有中亚地区装饰风格的金带扣。银盆及大批铁兵器等,对深入研究战国晚期至西议早期经济、文化、军事面貌及中外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价值①。"其中的金带扣图案艺术尤其令人注意。在文化交流史上呈现出格外的光彩,而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