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凯 《炎黄春秋》2022,(9):34-38
“小米加步枪”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共产党革命创业的筚路蓝缕。尽管人们对八路军在与日伪军战斗中武器装备上的劣势有些了解,但对于子弹—这一最基本、最为寻常的作战工具的短缺程度了解有限。面对抗日战争时期“空前未有”的子弹短缺问题,八路军通过加大兵工生产、战场缴获以及提升射击技术、进行游击战术等方式,想方设法地改善弹药匮乏的处境,这个过程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决心和全民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2.
冀鲁豫边区最盛时期控制了75座县城,人口接近2000万人,成为我军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分局的历史功绩是与边区群众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而边区群众的抗战热情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得力的群众工作。其中,赈灾和大生产运动,尤其民主民生运动的开展,是冀鲁豫边区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刑法规范法定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刑法规范配置原则。其思想渊源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刑法规范配置应当民主化,尊重人权主义要求刑法规范配置应当尊重人权。刑法规范法定原则包括法律性原则与明确性原则两个派生原则。法律性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法律渊源应当是法律,刑法规范的内容应当依法规定。明确性原则包括刑法规范确定化与刑法规范明晰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杨凯 《沧桑》2010,(4):117-119
"我们研究太平天国经济史时,首先探讨和剖析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便可得升堂入室的锁匙。"[1]自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即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圣库制度。定都天京后,《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然而基于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未曾施行,其后实行"照旧交粮纳税",还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了"着佃交粮"的政策。进入太平天国后期,《资政新篇》成为新的施政纲领,洋溢着资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杨凯 《文史天地》2009,(7):51-52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号庸安居士,是贵州籍在清末官位最高享年最长的人,1901年后陈夔龙历任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和湖广总督等要职,他在宣统元年(1909)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居一品;清亡后在上海当寓公,直至解放前夕才去世,整整活了九十余岁。他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自称三朝老臣,期不负厚恩。他起于寒士,又是汉族,但是却能官运亨通,其中与奕劻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凯 《文史天地》2011,(10):28-30
我们对于党的创建,有了更多的认识。维经斯基全名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苏联共产党员。1920年4月,为与中国的革命者建立经常的联系,在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后,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代表团,维经斯基就是这个代表团的负责人。维经斯基时年27岁,他除讲俄语外,还识英语、德语,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字报简史     
杨凯 《文史精华》2010,(10):32-36
从反右到文革将近20年时间,大字报在社会上时时处处可见,老老少少皆知。如今,这个含有揭发批判、坦白交代、呼吁倡导等功能的"武器",已鲜为人知。关于其解释、渊源、发展和终结,辞书没有记载,亦乏人问津。《大字报简史》一文以不长的篇幅,承载了厚重的史料,提供了人们对大字报的了解和思考,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8.
杨凯 《文史天地》2013,(10):84-88
达格·哈马舍尔德是瑞典外交家、作家和经济学家,从1953年4月到1961年9月逝世前担任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哈马舍尔德为了世界和平折冲樽俎,  相似文献   
9.
杨凯 《文史月刊》2011,(11):60-60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文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进入仕途的大门被关闭了。靠什么生存,如何生活,成为熟读四书五经的清末文人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千里江山图》由我国北宋王希孟创作,近两年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作品以大青绿为基调的全景布局展现了我国的壮丽河山。本文试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为视角对《千里江山图》这一作品进行阐释,并利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对该作品在当代的不同言说方式进行二次解读。在充分把握《千里江山图》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再对其在当代神话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