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我国的邮戳源于治印,因此最早的邮戳都刻以篆文,如已知最早的元代“常乐蘸印”(图一)。而自清代开始使用的我国邮戳的图式、文字就较为复杂得多了,特别是地方邮局使用的邮戳更为繁杂,样式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文字有阴文、阳文篆字等,楷字戳为最多。(图二)是1892年1月至1896年12月阳文篆字“上海”海关汉文戳;(图三)是1905年楷字山东莱州府“灵山卫”的地方邮局戳,这两种戳的文字书法堪称上乘。  相似文献   
2.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一月,日本人在福州创办的《闽报》出版,它是在台湾总督府的支持下创办的中文报纸,在福建省部分府县及北京、天津、上海、南昌、澳门和新加坡等地都设有售报处。《闽报》肆意丑化中国人民,宣扬日本国威,言论蛮横.是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个舆论工具。民国5年(1916年)初,福建巡按使与《闽报》因“洪宪号外”演出的一场闹剧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闻报刊史上,有一份台湾义勇队在福建龙岩创办的抗日号角《台湾青年》报,它见证了一段海峡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八闽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因其主峰酷似古代法官的獬豸冠而得名,寓意法律公正,盛世太平。那么,獬豸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5.
近期,笔者在福建省档案馆和连城县档案馆查找到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省赈济会、连城县政府关于石码台胞移送安置的来往文电7份。档案记录了当年台湾义勇队组建前夕.流落连城的台胞54人被安置到崇安的经过。这些档案史料的发现.对人们了解当年台胞在连城的活动情况.推动两岸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现据时间先后把7份文电摘编如下.以此存史并供有关部门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3年底中央决定取消县级党撤后.一时全国县级党报成为集报者收藏的热门专题。福建省的县级党报大多数诞生于50年代中后期。1956年全省有13个县创办了报纸.福建省最早的县级党报是中共连城县委于1956年3月14日创刊的《连城农村》报。当年,连城县和全省许多地方一样,热烈响应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大办农业合作社”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7.
号外报是独具魅力的报纸文化精品,体现了丰富的新闻内涵,记录了时代风云,留下了历史印记,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19世纪80年代,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茹费里已经第二次组阁,法国金融资本有了迅速地发展,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行殖民政策。  相似文献   
8.
9.
“号外!号外!”“买号外!买紧急号外!”现代人经常在影视里看见这种报童叫卖号外报的画面。在旧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大城市的街头,这是人们经常随时可闻的一种市声。在战争年代,一般的市民都很关心时局,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更懂得时局的张弛对物价涨跌的影响,因此他们非买“号外”不可。  相似文献   
10.
耐人寻味的婆媳联 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副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家庭劝世对联: 女常可爱,媳常可憎,劝天下婆母,应拿三分爱女之心以爱媳; 妻每为顺,亲每为逆,愿世人之子,能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