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都雍城了城郭形态及发关问题李自智秦都雍城作为秦国早期的都城,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建都时间近300年之久。秦国长时期地在此经营,雍城遂成为当时一座颇具规模的大部会,经过对雍城遗址多年的勘察和发掘,获取了大量的考古...  相似文献   
2.
秦九都八迁的路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秦九都八迁的起迄路线 ,一般认为是由甲至乙、由乙至丙式的依次相递迁徙。事实上秦都邑迁徙的路线并不都是如此直线式的 ,而是有部分的迂回。本文着重讨论了秦的首次迁都和文公、献公的迁都路线 ,认为秦的首次迁都并非一般认为的由西犬丘迁至秦邑 ,而恰恰相反 ,是由秦邑迁至西犬丘 ;文公的迁都氵开渭之会 ,非迁自氵开邑而是迁自西犬丘 ;献公的迁都栎阳 ,非迁自泾阳而是迁自雍城  相似文献   
3.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栽之九小林行雄,韩钊,李自智译第二十六章古坟时代的习俗方坟时代遗迹中发现了各种遗物,前面几章已作了介绍。我们对有特殊意义的一些遗物在本章作以论述。从古坟中发现有成群的石制模仿品(图五六,1-22)①。所谓石制模仿品,即模拟各种器物...  相似文献   
4.
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日)岸俊男著王维坤,李自智译一、平城京的原型1.从藤原京到平城京我在提出复原藤原京方案之际,发现它与平城京之间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密切关系,两京相关联的是有计划的设计。也就是说,平城京是把藤原京原封不动地沿着中道和下道向北迁徙到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四●小林行雄著韩钊李自智译第十一章弥生时代的居住弥生时代与绳纹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弥生时代属于农耕文化。从考古发掘资料着手,我们已能对弥生时代作出一个比较概括的解释。当时自然环境与绳纹时代相同,但弥生人选择居址时,往往是倾向于...  相似文献   
6.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六●小林行雄著韩钊李自智译第十七章弥生时代的习俗使弥生文化大放异彩的,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属于铜剑、铜矛和铜铎这些国产青铜器。这些国产青铜器中,铜剑、铜矛为利器,铜铎为乐器,各自的起源还不甚明了。譬如它们的原始型是什么样的?又如...  相似文献   
7.
李自智 《考古与文物》2003,(2):39-44,55
秦以咸阳为都 ,始于孝公十二年 (前 35 0年 )。自孝公十二年至秦二世而亡 (前 2 0 7年 ) ,咸阳作为秦之都城历时 1 44年。秦都咸阳从孝公的“筑冀阙”开始 1,历经其后的世代苦心经营 ,由最初的诸侯国国都而最终发展成为大一统的秦帝国的国都。较之六国都城 ,秦都咸阳所特有的跨越战国与秦代两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以企就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特殊地位作出评价。不当之处 ,敬祗指正。一、秦都咸阳对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及改造较之先秦都城显得更加成熟 ,并为后代都城所效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八小林行雄著韩钊,李自智译第二十三章古坟时代的武器由于铁的大量使用和国家体制的健全,古坟时代的武器得到很大的发展。我们准备简要地概述武器的种类及其特征。防御的最好手段是进攻,这是泰西武将的至理名言。古坟时代继承了前代的进攻性武...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李自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①,言明了两者各自的性质及不同的作用。作为“卫君”的宫城与“守民”的郭城即构成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本文即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李自智东周列国的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周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筑城的一个高潮,当时列国纷纷大筑都城。由于各国都城所处自然环境及地理形势有所不同,其城郭形态呈现出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基本上相通的,那就是普遍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