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顺县云龙山石窟调查简报李玉明常亚平(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云龙山石窟在山西省和顺县县城以北1公里处云龙山半山腰间。黄沙岩崖壁上东西走向排列两窟,东窟东侧存二附龛。二窟二龛均坐北向南,二窟相距15米,东窟保存较好;西窟风化严重,窟内造像已成石胎。1...  相似文献   
2.
现存晋东南寺庙等古建筑群的大门即入庙山门,迄宋至清的建筑形制基本分3个演变阶段。宋至元代多为二层或三层歇山式楼阁与两侧掖门的组合,两侧钟、鼓楼对称。居中之楼既是入寺(庙)的大门,又是古建群的标志性建筑,如高平开化寺大悲阁、陵川崔府君庙山门楼、高平游仙寺山门楼、长治上党门楼、陵川崇安寺山门楼等。同时期晋东南地区的佛寺大多不设戏台,也无诸如天王殿、牌楼等单层建筑。到了明至清代中期,这种楼阁式山门逐步演变成为下设山门,上建戏台的单檐二层歇山式或半歇山与悬山的组合,如平顺九天圣母庙,陵川西溪二仙庙,潞城龙王庙,陵川南召庙、南吉祥寺戏台等。由建筑形制来看,此时的山门不再似宋元时期那样楼阁高耸、中央凸起的立面,而与它的两翼建筑在空间上更趋于高低错落,山门上建酬神演艺的戏台又给山门赋予了另一种实用功能。由清中叶至晚清直至民国初,这种格局又有所变化:居中的戏台与两翼的耳楼(由功能上讲多为戏台后室)呈一字形并列建于寺庙前端,并将前面院落予以封闭,  相似文献   
3.
李玉明 《沧桑》2008,(1):254-254
几年前,三晋文化研究会就酝酿编写介绍山西古代地方八景的书,并将其列入课题。今天杨志忠编著、刘纬毅审校的《山西古代州县八景》出版问世,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我国地上文物建筑保存最多的省份,境内木构建筑的种类风格繁纷,时代地域特征鲜明,有古建筑宝库之誉。其中晋东南元代建筑以古拙自  相似文献   
5.
大寨,我说不清去过多少次了。我熟悉那里的沟壑峁梁,阡陌交通,稼穑草木,风俗掌故,历史变迁,甚至山村那袅袅炊烟。但是,每次去,总希望它是与时俱进地发展着,给我以新的变化、新的认识,乃至新的慰藉和力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变化,也足以能引起我的兴趣来。  相似文献   
6.
山西翼城石四牌坊李玉明冯冬青李太栓(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图一翼城石四牌坊石四牌坊位于翼城县城中心十字街的交汇口处。整体构架为青石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共计八柱,中心四柱“口”字形布置,四角四柱“八”字形布置,东西南北四街贯通,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皆为四...  相似文献   
7.
李玉明 《沧桑》2010,(5S):8-9
<正>(2010年9月29日)山西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样的,山西修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是魏晋时期的《上党记》,早已亡佚,但在魏晋至唐宋的一些史、地书中引用过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塔多姿多彩,巧夺天工,宛如颗颗耀眼明珠,镶嵌在祖国锦绣大地上,绚美绮丽,溢彩流光,是中华民族用木石砖瓦、金银铜铁写成的历史。 塔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那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傲然形象,充分显示出物质结构的外在力量,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建筑艺术品。 中国是世界上古塔数量最多、造型最丰富、文史价值最高的国家之一。史料显示,全国现存古塔3000余座,山西有580余座,约占全国现存塔数的1/5。 留存在山西大地上的古塔,如按类型,有以下六种:即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经幢式。从时间上看,有北魏、北齐、唐、宋、五代、辽、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按其建筑材料又可分为土木砖石、金银铜铁、陶瓷制件等。隋唐以后建塔,由四方形改变为六角形、八角形,增加了塔的抗震性能。据力学测试,建筑物锐角部分地震时受力集中,易于震坏,而钝角或圆形受力则较为均匀,不易震坏。由四方形变为八角形是一种由方趋圆的过程,这对缓和塔体折角处内力的剧增,改善地基与基础受力状态都有好处。同时还具有减轻风力荷载的特殊作用。 塔起源于印度,梵文叫“窣堵波”、“塔波”。《大唐西域记》称作“浮图”。佛经上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的“  相似文献   
9.
超常风范     
周恩来总理1954年9月23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看到了廉洁的、认真办事的、艰苦奋斗的、联系群众、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自己的政府.”确实是这样.“文革”前,我们(李玉明、张进才、刘建基、赵承亮、侯欣珪、罗广德、张立波、张安有、胡存悌)都曾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公室、秘书处或省政府领导同志身边工作,整天同他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对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超常风范,高瞻远瞩、提携后辈、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博大胸怀,克己奉公、廉洁从政、公私分明的高尚品德,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殿内壁画据画面上三处题牌所载,为清光绪年间云中钟楼西街兴荣魁、董画甫、信心弟子画工董安所绘。其绘画内容概分10种,计21幅,总面积近97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