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应刘氏培育出多位学者,家门著述颇丰,终清一代学术传衍不辍,这与刘氏谨严的家风、良好的家教、稳定的姻娅圈密不可分。刘氏尊奉祖训、谨身节用的家风,有助于族人中形成励志向学、敦品立行的氛围;家塾的授业与长辈的指导,有利于子孙文化的普及与学问的精深;稳定的姻娅交往圈,将文化家族中的女性带入刘家,便于羽翼家族教育,辅助家学传承。此外不断适应学风的治学特点,使刘氏家学得以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对宝应刘氏家学传承问题的归因,进一步丰富了家族史与学术史研究,特别是对清代学术转型课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灵  李晓明 《黑龙江史志》2013,(11):260+26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军事教育,必须强化文化软实力的育人功能,明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认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策,着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以适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唐前期在东北的契丹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实际上,是通过控制契丹蕃将来控制契丹族众,是一种蕃将管理体制。对契丹蕃将的管理主要有赐姓册封、入朝宿卫和充质、赐婚尚主等手段,来用以对契丹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唐代藩将的汉化,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晓明 《文献》2001,(2):184-192
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宋别集类共收书396种,经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核对,发现有236种书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辑佚书抄录的不同.这里所讲的辑佚书,即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失传之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注"永乐大典本".  相似文献   
5.
李晓明 《文献》2007,(3):7-15
西晋著名学者傅玄对三国史的研究,体现在其所撰的《魏书》及其对三国历史的评论上.但长期以来,由于这部书可能未完稿且又亡佚,以至人们对其参撰魏史的活动或有所提及,而对其所撰《魏书》尚部分存世的事实却未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之一,蛋白质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草篓所含的黄褐色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其种属来源,揭示小河墓地先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相关信息。本工作首先采用红外方法对墓M13出土草篓中的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提取蛋白质后,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出牛酪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和牛β乳球蛋白,据此推断该残留物为牛奶制品。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牛奶加工证据,说明牛奶是小河墓地先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作还显示,蛋白质组学方法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应可广泛地应用于古代残留物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晓明 《文献》2004,(1):31-35
文津阁<四库全书>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专藏书库,共128架,6144函,36304册,另附提要20函,128册,排架图4册.  相似文献   
8.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持续性贫困研究中心"专家凯伦?莫尔女士的研究报告《理解发展中国家贫困与富裕代际传递的分析框架》一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理解发展中国家"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在本研究领域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 地名在语言、地理、历史、民族等学科研究中的辅助与佐证作用,已愈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尤其从地名入手,独辟蹊径,往往可以解决上述学科的许多难题,甚而使一些学术之迷得  相似文献   
10.
李晓明 《文献》2006,(3):145-150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四库底本共60种,其中9种是<永乐大典>辑佚本.子部杂家1种:宋谢采伯撰<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集部宋别集8种:李流谦撰<澹斋集>十八卷、赵蕃撰<淳熙稿>二十卷(该书是誊抄的副本,不应算作底本)、陈元晋撰<渔墅类稿>八卷、包恢撰<敝帚稿略>八卷、舒岳祥撰<阆风集>十二卷、董嗣杲撰<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家铉翁撰<则堂集>六卷、连文凤撰<百正集>三卷.严格地说,<永乐大典>辑佚本之底本当为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