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移动性是21世纪人文地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议题,它体现了空间科学的社会学转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中心命题,其中心性突出体现在它与其他传统和新兴的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交叉。本文以表格为工具梳理了地理移动性的研究理路,发现移动地理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共同聚焦的核心是:时间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的“时空行为”问题,政治地理、社会地理的“权力”“平等”“权利”问题,身体地理的“具身实践”“感官体验”问题,情感地理的“地方依恋”“身份认同”问题,想象地理的“地方感”问题,道德地理的“空间道德感”问题。本文识别这些关键问题为移动地理的“核心要素”,搭建移动地理的框架和体系,指出探查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不同时空移动类型的转化机理是未来移动性的研究方向。根据移动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强度,构建了包括日常移动、旅游和旅行移动到永久性移动在内的地理学移动性连续轴类型,并探索了移动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朱璇  吕帅 《旅游科学》2007,21(4):72-78
越来越多背包客的出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而面对这一另类旅游大潮,我们的反应却迟滞无力.本文通过回顾世界各国针对背包旅游市场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分析了他们发展背包旅游的战略、策略和学者们的相关建议,评述了这些应对给予我国的启示,期望能够给当前国内背包旅游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内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璇 《旅游科学》2011,25(2):85-94
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一直是西方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该领域现有的综述类文献也多以国外研究为重点。随着我国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大量涌现,有必要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大陆学者在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内容,主要包括概念体系、规划和设计、问题和对策、解说受众四个方面,并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期望为提升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旅游凝视理论的已有研究不足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背包旅游者对亚丁的多感官凝视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并依据表演理论,研究亚丁村社区面对凝视所采取的调适机制及空间响应。最后从背包旅游者凝视和社区调适两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旅游目的地的舞台管理者可能采取的管理路径。针对背包客的多重感官凝视和当地社区的反凝视调适,管理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背包客自我凝视、改变凝视内容、促进其对村民正向示范效应而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进行社区反凝视能力建设,帮助原著居民站上舞台,展演其原生文化。本文对多向度凝视及旅游凝视与展演、迷思等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5.
朱璇  苏提雅 《人文地理》2021,36(4):9-20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道德地理相关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对比人工检索和文献阅读的结果,对西方道德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评述。研究结论:①对高中心性和高突现性文献的研究发现,关怀、伦理、道德、责任等关键词和远距离的关怀与责任、道德经济与道德消费、地方政治中的不平等与权利问题等三大研究主题构成了道德地理研究的一大理路,侧重阐释“道德的地理”;②早期道德地理著名学者Sack的系列论著并未能成为高引文献,原因一在于其理论的高度抽象和隐晦难解,二在于他试图建构普适的空间道德评判标准,因而很难被实证主义研究者们理解和追随,但他构建的“二元道德论”强调“地理的道德”,是道德地理研究的另一条理路,可以为评判地方道德提供了全面、明确而实用的标准,值得被后续研究发展和深化;③研究同时揭示:囿于数据库数据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单纯依靠文献分析软件的研究方式可能会出现偏差,高质量的人工检索阅读仍是文献研究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PPT战略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璇 《人文地理》2006,21(3):62-66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云南省作为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其贫困地区的分布与旅游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是中国旅游资源丰富与经济极度贫困对照鲜明的代表性地区。笔者根据在滇西北高原上逾期一个月的背包和徒步旅游的实地调研,以虎跳峡徒步旅游路线为案例,指出通过背包旅游对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实施PPT战略,是适合贫困人口发展与创建和谐社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凝视理论的已有研究不足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背包旅游者对亚丁的多感官凝视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并依据表演理论,研究亚丁村社区面对凝视所采取的调适机制及空间响应。最后从背包旅游者凝视和社区调适两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旅游目的地的舞台管理者可能采取的管理路径。针对背包客的多重感官凝视和当地社区的反凝视调适,管理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背包客自我凝视、改变凝视内容、促进其对村民正向示范效应而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进行社区反凝视能力建设,帮助原著居民站上舞台,展演其原生文化。本文对多向度凝视及旅游凝视与展演、迷思等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8.
朱璇 《人文地理》2008,23(6):113-117
中国的生态旅游当前仍处在市场培养和自身建设薄弱的阶段,只有依靠严格自律的真正生态旅游者,才能避免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恶化。目前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含混不清,大多扩大了生态旅游者的内涵,有悖生态旅游者的本质特征。本文从对生态旅游者的研究出发,找寻中国生态脆弱区发展生态旅游最适合的人群。在文献分析、二手调查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背包旅游者和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和行为,论证了两者的高度契合,推导出背包旅游者应当是中国当前脆弱生态旅游区的先遣军。  相似文献   
9.
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朱璇 《旅游科学》2005,19(3):38-43
与国外已十分深入的背包旅游研究相比,我国对背包旅游的研究远远落后,而且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结合背包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人口统计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阐述了发展背包旅游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背包旅游者是中国现实国情下具有先导作用的旅游者,应当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优先开发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