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鱼尾狮作为新加坡的形象标志,充满了丰富的少为人知的吊诡。即使是梳理现有的文学书写,它们对鱼尾狮的本土意象叠加、冲突等也令人兴趣盎然。从见证、记载历史,到对自我、族群文化困境与危机的忧心,再到想当然地对自然生态的捍卫,再到国家、政治、文化认同的变迁,鱼尾狮显然从它诞生时的文化意义上的瘦弱到如今变得羽翼渐丰;但同时,其中的吊诡却也如影相随,“纪恶”的同时却也加强了“恶”,反思其缺憾和内在认同的同时,却也强化了它的文化意涵。本文力图剖析新华文学中这个独特的本土意象。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马华作家潘雨桐的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做了分析研究。认为台湾经验之于潘雨桐的创作有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其世界华人背景的底色,又是中国性的文化落脚点之一,同时又反衬出南洋层次的呈现。潘雨桐的南洋叙述中,身份焦虑一直如影相随,或通过与他者的遭遇加以比照,或通过归返来加以确认。而在别具一格的东马再现中,潘雨桐借助现实、自然、传说和神话的浑融呈现出一个相对震撼的雨林/大河叙事图景,对后殖民本土进行了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3.
“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移民文学”术语的权宜性特征;从定义和身份认同两大层面对“新移民文学”概念和内涵进行剖析,认为“新移民文学”概念蕴含了很大的悖谬,从身份认同角度考察,则尤其明显;探讨了“离散华文书写”和“华语语系文学”替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个人研究领域和专长的关系,笔者有幸较早地看到了两本有关新马论著的草稿及定稿——胡月宝所著的《鱼尾狮与鱼尾狮旁的花木兰: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和廖文辉所著的《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上海三联书店,20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