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论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他助吕蒙取荆州、擒关羽;夷陵之战,击败号称"天下英雄"的刘备;石亭之战,大破曹魏十万大军,为孙吴建立三分天下的王霸之业立下赫赫战功。陆逊反对孙权对辽东用兵,主张吴国应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待机北伐,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明智之举。陆逊获得了孙权的高度信任,君臣同心,肝胆相照。可惜晚年因参与"二宫之争",遭孙权疑嫉,愤恚忧郁而死。陆氏后裔仍然是吴国的柱石之臣。  相似文献   
2.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一条学者经常引用的资料 ,即“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似乎一元化的君臣名分在西周就确立了 ,其实这与事实不符。稽考史籍 ,先秦社会士的君主观绝非如此 ,甚至到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已经建立 ,君主专制政体已相当完善 ,一部分士大夫还没有把皇帝奉为自己唯一的君主。他们的君主观具有两重性 ,不仅认为皇帝是君 ,举主、府主等人亦可作为“君”。君臣名分多元化乃是先秦秦汉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3.
西晋灭吴之战一再延缓,绝非偶然,因为无论从西晋的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来看,至少面临着四大问题:其一,以贾充为代表的伐吴反对派力量十分强大,屡屡阻挠伐吴大计;其二,秦凉之变迫使西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平叛,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西晋的整体战略方针——平吴战略部署的执行;其三,汉晋之际疫病大流行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咸宁二年(276)前后,瘟疫大规模暴发,几乎危及晋武帝本人生命,甚至连皇太子的储位都发生了动摇。在此情况下,武帝不可能顾及伐吴之事;其四,西晋拥有一支约五十万人的军队,但其中大部分是步军和骑兵,缺少水军和战船。与吴军水师相比,明显处于下风,所以难以逾越长江天险。  相似文献   
4.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由于关羽成了诸葛亮丞相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其不惜假吴军之手翦除之。诸葛亮又运用权术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相似文献   
5.
王朝鼎革时期的开国之君多为具有"卡里斯玛"品质的人,司马懿虽受儒学之风的熏染,却具备"卡里斯玛"的气质,他的身上兼有狮子和狐狸两种习性。曹操去世后,谁来统一三国,历史最终选择了司马懿。司马父子最主要的功绩就是"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使天下归于一统。虽然司马父子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但从汉魏时代民众的呼声,时代的主旋律来看,司马懿又是"曹操事业的继承人"。近来有人把曹魏灭亡的原因归诸司马懿长寿,但司马懿绝非是靠长寿代魏成晋的。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党争,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题中仍不乏剩义。本文主要考察党锢的缘起及党人集团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党人集团的失败绝非偶然,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值得总结。其一,把宦官作为败坏东汉政权唯一的罪魁祸首有失公允;其二,清流官员欲尽除宦官的计划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且他们的过激言论招致皇帝的震怒;其三,党人集团中缺少雄才大略的领袖,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致使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7.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朱子彦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仁宣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个盛世。清代史学家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曾专列《仁宣致治》卷,认为“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仁亲和宣宗执政期间,不仅继承了朱元璋开创的事业,而且还革除了洪永时期遗留下来的弊政。在发展社会经济、轻刑罚、薄赋税、纳谏、用人方面都有建树,取得了“仁宣之治”的政绩。然而,过去的史学家往往比较重视“洪永之治”,而对于“仁宣之治”却评论殊少或语焉未详。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就“仁宣之治”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