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喜钢 《人文地理》2004,19(4):45-49
城市空间是一种处在对立统一运动中的矛盾复合体。集中与分散的相互关系作为城市空间中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了城市空间演化的基本矛盾。它们的对立与统一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本质的运动。文章以哲学的方法论透视了集中与分散的概念,讨论了集中与分散的学术论争及其背后城市发展的轨迹,指出了集中与分散的机制特点以及一体化趋势,得出了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是考察城市空间运动的一个基本视角的结论。文章通过深入剖析集中主义与分散主义不同的发展条件与背景,揭示了城市空间内部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以及空间机理,强调据此有助于从中了解与把握城市空间演化的规律,有利于指导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城市绅士化引起的低收入原住民被动迁居及其行为响应一直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以南京近1000名安置房社区居民就业变动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被动迁居后城市低收入原住民就业变动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置点与理想岗位空间错位是被动迁居后城市低收入原住民就业变动首因,个人或家庭以及单位等因素对就业变化亦产生重要作用;被动迁居后城市低收入原住民就业变动呈普遍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城市绅士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弱势阶层内部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3.
朱喜钢  张京祥 《人文地理》2004,19(1):F002-F002
1990年代以来,西方人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和化转型。中国不断的改革开放和更加融人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需要人地理学家面对国内体制转轨和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人地理学发展接轨与兼容的人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了进一步交流人地理学研究进展:探讨人地理学研究前沿问题,加强人地理学国际合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合作局于2003年12月10—11日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举办了“人地理学研究前沿问题学术沙龙”。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住宅市场空间分异研究体系的建立,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阶(层)级分化结果通过市场宏观控制、个体择居行为心理的局部调整而实现的空间化过程。因此,居住空间分异机制可以从对住房市场空间分化及个体择居行为机制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影响城市住宅市场分化的机构、各种机构对城市居住空间、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力:(1)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及其作用形态;(2)城市建筑商、地产开发商的发展方式;(3)金融信贷业对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空间非均衡的影响;(4)地产物业机构对邻里的操纵和强化;(5)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并认为影响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空间分异的宏观背景是:(1)国内自1978年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它确定我们的主要研究框架;(2)自80年代末期开始强化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造就的新国际劳动分工;(3)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及其影响下的经济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5.
魏华  朱喜钢  周强 《人文地理》2005,20(3):117-121
本文从对西方绅士化的回顾和反思中认识到,中产阶级对于和谐沟通氛围的追求损害了低收入居民的利益,从而引发笔者提出"沟通空间"概念,并对国内大城市沟通空间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比人本的社会空间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城市沟通空间进行变革,认为合理的沟通空间对社区融合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生性竞争邻里场所体系"的规划布局模式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J·弗雷得曼近来从城市管理学派的观点对世界城市的发展未来作的一些评述。认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原因应当从城市区域的空间组织、区域政府管理、区域持续发展问题、社区民众在国家内地位的上升、城市移民问题、城市内部网络等几个方面考虑,21世纪仍然是城市贸易与竞争的时代,亚太社会和城市的未来都会取决于全球化动力,世界城市的未来将取决于城市管理者、政治家的观念和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空间的地域分异是城市社会分化最直接的体现。本文以城市的拆迁改造为独特的切入视角,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调查获取了南京主城区所有街道近三年的拆迁改造数据,通过ArcGIS、SPSS等手段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近年来南京市主城区的居住空间分异模式进行了总结。文章认为,南京主城区的居住空间目前已呈现结构多元化的雏形,居住空间结构为"圈层"与"扇形"相混合模式,有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29年、1947年两时间断面南京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生态因子分析手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将1929年、1947年南京城市社会区划分为三个和四个类型区。研究发现不同时段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激烈变革在城市空间上的反映;南京城市社会空间变化过程显示出极大的“矛盾性”,一方面中国传统城市“士农工商”各社会阶层混居和单一的城市功能模式被打破,工业区与居住区分离;但城市居住、商业活动仍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首都计划》是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统筹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实选择,其出发点与立足点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差异。研究空间差异是城市地理学的基本命题,但对于都市区内部空间发展的差异,既有的区域层面的研究成果对此并不完全适用。笔者认为,都市区内部空间发展差异存在着明显的"阴阳结构"。本文试图以"阳面区和阴面区"界定都市区内部存在发展差异的空间地域,并对其概念、内涵、特征、机制等进行探讨与剖析,以新的辨证思维和新的视角来研究新的境遇下都市区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