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广受关注且争议较大的研究议题.在尊重城镇化模式多样性与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下,本文构建了一套表征城镇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协调关系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和四川省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快速发展阶段,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匹配,整体协调性并非逐步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协调模武多元化;受自然条件、区位、行政区类型和人口迁移影响,协调性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基于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指标,尤其对发达地区,采用综合指标来分析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的群体分异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的总体特征、群体分异和空间差异性,并对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我国跨市流动人口在当前城市的平均居住时间约为5年,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与老一代并没有显著差异,从事工业行业的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明显低于各类服务业从业者;②省内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低于省际流动人口,且有更大的可能离开当前城市,转向省际流动;③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居留稳定性在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依然是吸引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但公共服务、住房市场和环境等城市宜居性因素对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地区,都市区地域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特征引起了大量关注。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221个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划分都市空间单元类型的基础上,考察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各类型都市区之间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在我国特殊经济社会环境下都市区地域的空间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地域单元在中心-外围关系上存在差异,都市区进入了均衡扩散阶段而非都市区以中心城市极化为主,孤立都市区的扩散效应较弱,非都市区地域的县域单元受到临近都市区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工矿用地扩展特征。都市连绵区内不同亚区域存在发展阶段与空间关系上的差异,加剧了都市连绵区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来自中心城市、外资拉动、县域经济内生的多重力量推动都市地域呈现独特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4.
北京南部“浙江村”的结构、定位和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北京南部“浙江村”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浙江村”的分布及地理位置特点,指出“浙江村”居民是指来京务工经商的浙江个体工商户,阐述了“浙江村”的规模和结构;分三个层次讨论了“浙江村”内部的地域结构,并分析了其主要成因;着重讨论了“浙江村”的定位机理;最后分析了“浙江村”的系统特点,归纳为“低层次自我服务与外向型服装加工相结合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5.
面向规划建设的村庄分类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秋洁  刘涛  曹广忠 《人文地理》2017,32(6):121-128
我国村庄类型多样,规划建设需要分类指导,但全国层面上综合、简便、易推广的村庄分类指标和方法仍有待探索。在目标导向、有机综合、简明可操作及适度弹性原则的指导下,从总体和结构两方面建立包括自然禀赋、区位条件、村庄规模、形态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用地结构的村庄类型基础指标体系;并基于全国7省48个行政村样本数据,采用聚类分析、KW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提取8个简便易行的正交特征指标;据此识别了平原传统农业村、山区传统农林村、养殖专业村、远山特色农业村、城郊非农产业村和平原非农产业村等典型村庄类型,总结了各类型特征及规划建设重点,证实了指标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我国村庄规划建设的分类指导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就业稳定性是影响城市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状况和市民化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稳定性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来务工者工作变更频繁、首份工作持续时间短,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不高且期限短;外来务工人员中非农户籍群体稳定性略强;年龄、婚姻、受教育情况、社会阅历、老家关系、工资差异、劳动合同等因素对务工人员就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1978-2009年不同时期进城的务工人员工作稳定性具有波动性,但近年来稳定性有提高的趋势;就业稳定性的地域特征有一定差异性。2006年以来,个人阅历、职业培训、社会网络、劳动合同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2001-2006年间长三角地区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都市区内部不同单元的城镇工矿用地变动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都市区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机制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虽然长三角地区城镇用地的整体扩张速度正趋于放缓,但变化趋势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都市区比非都市区增长地更快,其中外围县地区超越中心市成为新一轮的增长热点地区。利用人口、非农产业、房地产投资等社会经济活动指标数据所做的回归分析表明,非农产业的发展是推动都市区城镇用地扩展的关键因素,而对非都市区的城镇工矿用地扩展而言,城镇人口集聚的拉动仍在起主要影响作用。在都市区内部存在功能分工的背景下,中心市与外围县在驱动因素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