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的地定位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然而,国内研究和实践对"把握旅游者兴趣和需求"这一定位首要工作普遍认识不足,且实施不到位。鉴于此,本研究对目的地定位中"击中消费者心灵"这一关键环节的实施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了阐释。理论上,分析了目的地突出属性与定位之间的关系及当前国内误区。实证上,引入轮换方格分析法,以国内十大海滨城市目的地为要素,阐释了识别旅游者对竞争目的地相比较的目的地突出属性的方法程序。此外,对旅游者访谈结果与目的地业界代表访谈结果的比较发现,供需双方在旅游者需求的认识上不吻合。文章最后还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局限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地方依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热带海岛型目的地情境下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及其形成机理未被系统考察。选取海南岛的重游型及同质偏好型旅游者的网络游记为文本分析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整合模型。结果表明:①地方心理认知、地方情感象征、地方依恋倾向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构成地方依恋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概念模型;②由心理归因的内部响应路径与个体影响因素的外部调节路径构成的“响应—调节”系统机制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形成机理。具体来看,地方心理认知、地方情感象征、地方依恋倾向三个心理归因的响应顺序,构成了类比学习机制、刺激反应机制和符号消费机制三种典型层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内海滨城市目的地为出游情境,运用营销学中“手段-目的”方法,通过其特有的“阶梯渐进”访谈程序获取了38名被访者的推、拉动机数据.通过系列处理、分析形成了一个综合展示目的地属性和旅游者看重的结果、个人价值之间链接关系的层次价值图.其中的若干条“手段-目的链”代表了旅游者对目的地产品与其个人相关性认识的主要感知逻辑.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国内海滨城市目的地的定位主题开发、宣传促销策略制定和市场细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品牌化:概念辨析和关系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颖  李天元 《旅游科学》2011,25(4):10-19,48
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对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三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指出了三个概念的独特的理论倾向点,并分析了在当前目的地品牌化背景下三者的整合运作与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曲颖  贾鸿雁 《人文地理》2013,28(1):128-134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关于其实际测量和分析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该领域研究虽然在开展市场调查和定量统计分析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研究视角和方法过于单一的突出局限。因此,本文将着眼点放在旅游者需求和区域内竞争对手这两个经常被忽视的要素上,将它们纳入研究设计之中,以南京为案例目的地,通过综合运用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和对应分析法(CA)系统阐释了如何从这两个角度来测量和分析目的地形象的基本路径。研究识别了南京当前形象在满足旅游者需求上的优、劣势以及其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属性,对其形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竞争性形象定位战略的开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佳  吕兴洋  曲颖 《人文地理》2016,31(5):113-118
品牌差异化定位是目的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目的地旅游资源同质化,导致了目的地品牌形象趋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针对此,本研究试图借鉴品牌个性理论找到目的地差异化定位的新视角。文章选取周庄、乌镇和西塘三个资源禀赋相同的目的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到访旅游者撰写的游记发现,虽然旅游者对不同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相似,但是感知个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乌镇的个性集中表现为"雅";周庄"智"的个性最突出;西塘则在"乐"上有更好表现。基于此,本文为三个目的地提供了个性导向的品牌定位建议。研究表明在品牌形象趋同的情况下,资源同质旅游目的地仍可借助趋异的品牌个性进行差异化定位,并使品牌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李天元  曲颖 《人文地理》2010,25(3):114-119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定位主题口号作为品牌化中品牌要素的角度,结合部分国外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文献、品牌理论和相关营销学理论,对在目的地品牌化这一新研究框架下定位主题口号的概念理解、双向沟通功能、科学设计方法和流程以及设计中须注意的几条原则进行了探讨。文章旨在通过详细阐明理想目的地口号的作用目标和设计原则,厘清传统营销中对该相关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拓宽思路,为国内的目的地口号设计实践注入少许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曹李梅  曲颖 《人文地理》2018,33(5):143-151
作为建立品牌认知、创建品牌资产和投射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旅游口号在"目的地竞争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于"衰减器"作用机理,构建旅游口号设计规则框架。同时,根据旅游口号评价指标与设计规则的分歧倾向比例来定义偏离级次,实证分析不同地域尺度的旅游口号的偏离程度和偏离分布差异。研究结论显示:①衰减器的内部作用过程包括特征抽取和口号衰减两个阶段;②旅游口号的偏离情况具有地域尺度差异性。省域旅游口号的总偏离程度最高,景域旅游口号的偏离分布差异性最明显,而市域旅游口号和我国旅游口号的偏离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9.
曲颖  曹李梅  杨琦 《人文地理》2020,35(4):154-160
针对旅游目的地依恋维度要素缺乏挖掘、维度互动机理尚未厘清等不足,本研究创新地将社会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使用,基于旅游者生成内容挖掘旅游目的地依恋概念、维度及其维度互动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旅游目的地依恋是旅游者为寻求自我一致性或差异性,通过对目的地的认知情感性构建而产生的“炙热”情感,可拓展为由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地方情感、地方好奇、地方印刻、地方象征的六维结构,遵循“动机性卷入→认知性投入→情感性忠守”的逻辑进路;②地方依赖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直接交互影响作用明显并具有较强的中介桥梁作用。最后,探讨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