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从欧洲回来后,每次我的朋友问到欧洲哪个地方最值得去,我总是向他们推荐意大利。因为这里的建筑确实承载了太多内容:经济、文化、政治、历史……也正是这一切在不断交错变化的过程中,造就了亚平宁半岛上举世闻名的城市。所以如果要我将这次欧洲旅行的八个国家划掉七个,最后剩下的一定是意大利。  相似文献   
2.
施亮 《炎黄春秋》2005,(10):40-43
前些日子,我从书架找到一本小册子。这本薄薄小册子纸已发黄,没有出版社,没有装祯,甚至没有书皮,总而言之不是出版物,只是内部传阅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曾经在各种政治运动中流布,尤其文化大革命里更数不胜数,大概50岁以上的人们才能对此有所记忆。小册子封面印着黑体字“王任叔同志的反党文章选辑”,下面一行小5号的铅字:“内部参考,注意保存”。最下方则署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反右倾学习办公室编印”,还有日期:“1959年12月”。  相似文献   
3.
施亮 《炎黄春秋》2012,(6):85-86
1969年冬,我才上初中一年级,随父母去了湖北咸宁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当时,那里的子弟斗殴之风正盛。这是时代风气使然,文化大革命中社会秩序混乱,暴力成为时尚,小流氓也成了明星,好勇斗狠也成"战斗精神"的标志。斗殴成为那个时代的时髦。  相似文献   
4.
施亮 《炎黄春秋》2008,(11):62-63
海内外华人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报人陆铿先生于今年6月21日晚病逝美国旧金山。他的遗体6月26日上午11时在当地火化,骨灰由其子女带回国内安葬。依其遗嘱,归葬于昆明市金宝山的名人园,墓碑上镌刻:“中国一记者陆铿葬于此。”  相似文献   
5.
施亮 《炎黄春秋》2007,(12):73-74
中国古代的工、商、贾是三者分开,互不相属的。工即手工业,也就是生产环节;商指长途贩运,即流通环节;贾则是坐守待售,可称市场环节。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市场的控制和管理,历来是非常严厉的。所谓“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抑制商业活动的最后阶段,即商品的交易过程。所以,他们牢牢把握住市场不放。在汉、唐以来的城市规划中,把一切交易行为集中到“市”里去进行,由官府委派的胥吏来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  相似文献   
6.
施亮 《文物世界》2012,(6):73-75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已经进入免费开放的转型发展时期。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赋予了现代博物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要把握时代脉搏,适应转型发展,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服务体系,利用资源优势,丰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施亮 《炎黄春秋》2006,(2):38-43
我的父亲施咸荣于1993年5月18日因病逝世。我们家人遵从他的遗愿丧事从简,只在他的遗体火化前举行了一个简单告别仪式。那天,约有各界人士近400人参加。大伙向父亲的遗体三鞠躬后,即将把他的遗体搬运走。在一片抽泣声中,我扑过去把自己脸颊贴在他的瘦削脸上,感到了一阵冰凉,这种冰冷感觉一直浸透到内心……是啊,亲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那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十二年很快过去,再重新回想父亲的一生真是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8.
施亮 《炎黄春秋》2004,(7):31-35
十五年前,也就是1989年4月15日上午,我与妻子一起送父母去飞机场。先父施咸荣受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邀请,作为访问学者第二次偕同母亲赴美讲学。那天,他们迅速办妥手续,很顺利地进入关卡。走出飞机场时,天色灰暗,乌云密集,还下着零星小雨。我乘车回家,心内郁闷,似乎是担忧再下暴  相似文献   
9.
施亮 《炎黄春秋》2008,(6):43-49
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先生是先父的挚友,父亲病逝后他还与我家保持了亲密联系。他曾经赠我两本书《波涛上的足迹》和《如沐清风》,书中回顾了他编辑生涯数十年见闻感受,尤其《译林》创刊伊始,因一封告状信引起的风波,颇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通俗小说出版的几经波折历程。这也表明了,改革开放过程实质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我得到他同意,对此事件一些资料经过编辑整理,概述其始末。  相似文献   
10.
施亮 《炎黄春秋》2006,(11):80-80,42
“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地将城与市连用在一起。杜甫虽然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那时的城,深刻打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型烙印。如西周的城分为三个等级,一是周天子宫殿及政权机构所在的王城,二是分封诸侯居所及管理机构所在的都邑,三是贵族士大夫居住的食邑,城中建筑物及城墙高度按等级都有森严规格,不可僭越。城中的底层居民大多是统治者奴仆或官营手工业者。那些工匠的生活劳作无异于奴隶,甚至后代也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必须世代继承父辈的专业。他们制造出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不能以商品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