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曾国藩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奏稿、日记。诗丈、书信、批犊、读书录等。这是研究曾国藩本人思想言行和中国近代尤其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从而,对于曾国藩著述的整理和编辑出版.是一件很重要的学术工作;有关对曾国藩著述整理、编辑出版情况的回顾、总结.对于推进曾国藩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旧中国曾国藩研究资料出版述评由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曾国藩门生故旧较多,由于当道机I他的着意推崇,所以在旧中国有关曾国藩著述的整理、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2.
自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而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以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者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通商、传教、办厂、驻军等等特权。从此,中国主权不完整,独立丧失,神州大地陷于被分割的危险境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则日趋高涨。  相似文献   
3.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而且是有超群的军事才能。这两者尽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又饱含了对中国传统的从政、治军思想等优秀成份的吸取和宏扬。本文拟从《曾胡治兵语录》来分析考察蔡锷对曾国藩治军思想的敬重与推崇。一蔡锷是在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编撰《曾胡治兵语录》的?他编撰该书的动机和目的何在?这是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蔡愕虽在早年接受过新学影响,后来还留学过日本,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等有着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但历史具有连续性,文化也具有连续…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一位争议颇大、又在许多方面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实与他的诸多师友对其思想言行的影响分不开。这其中,冯桂芬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冯桂芬与李鸿章的密切关系:冯桂芬撰"乞师"书,促成李鸿章领兵上海并为其洋务观的产生形成提供了机遇;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对李鸿章奏设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的深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冯桂芬全力影响并促成李鸿章奏减苏松太浮赋,为整饬地方吏治,缓和阶级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续宾败亡三河之役的深层原因,不在于“抢掠与放纵”而“严重地削弱了湘军战斗力”,而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一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的确立,太平军战斗力由此增强;二是李续宾湘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很难发挥集中优势兵力敢打敢拼、攻坚克强的特长;三是湖广总督官文配合不力,赵克彰等部湘军临阵脱逃,致使李续宾部湘军陷入孤军作战的绝境;四是李续宾求胜心切,意气用事,听不进他人建议,未能及时采取战略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梁绍辉先生全盘否定曾国藩的观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是肯定曾国藩倡发的洋务运动,比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更具积极意义。二是认为曾国藩及其子孙后代的言行,体现了关心国家、民族、社会前途命运的入世精神。三是肯定曾国藩是一位对近代中国社会起了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与直隶吏治述论成晓军19世纪60年代的直隶社会,由于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捻军战争的冲击,呈现出一派封建末世衰败景象:吏治腐败,法纪荡然;军纪涣散,武备废弛;灾荒频仍,民生凋敝;秩序混乱,阶级矛盾突出。为了确保畿辅重地的突出地位,清政府于186...  相似文献   
8.
120年来曾国藩研究著作和资料出版述评成晓军曾国藩不仅在中国近代政治、军事史上,而且在思想文化史上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因此,回顾一下有关曾国藩研究著作和资料出版情况,无疑是有意义的工作。限于本人见闻和水平,遗漏恐所难免,述评难尽恰当,尚乞读者批评指...  相似文献   
9.
新版《曾国藩全集·奏稿》的整理经过及其史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版《曾国藩全集·奏稿》的整理经过及其史料价值成晓军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关于他思想言行的功过是非问题的评价,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大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除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  相似文献   
10.
黎庶昌,贵州遵义人;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遵义与湘乡,云天遥隔,相距甚远。黎庶昌生于1837年,曾国藩生于1811年。年龄悬殊达26岁,应该说他俩没有什么相识的缘份。然而,特定的时代环境以及彼此“习性相近”,志趣相投,却使得他们之间系上了一条一解不开的纽一带。1863年.春,黎庶昌因其先一年应诏。上书万余言切论时事,得清廷“加思以知县用,发交曾国藩军营差遣委用,以资造就。’借国藩则很赏识黎氏之才华,“接庶昌延入幕”优利待之。从而.黎庶昌得有机会与曾国藩朝夕相处十余年,受曾氏“以躬行为天下先,以讲求有用之学为涂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