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四海升平,经济、文化,发展鼎盛。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这种历史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原地区,在遥远的边疆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尤其是清朝政府的移民边疆,屯垦开发,发展经济的边疆开发政策,对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对于十八世纪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意义等,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清朝“大一统”的目标“大一统”是在中国古代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思想,历朝历代均以实现大一统为其治国的终极目的。“大一统”也是清朝统治者所孜孜追求的目标。清军入关,“既得中原,势当混一”已表明他们锐意进取、一统全国的决心。建立清朝中央政府,表明清为“正统”。“正统”说是一种精神纽带,绾系人心,“正统”即是“大一统”的担当者。入关之初,英王阿济格曾提出,放弃中原,退回山海关。按照阿济格的思路,退回辽东也就等于放弃中原,如果不是以中原为基点对全国进行统治,就不能称为“正统”,就不可能号令中华,统一边疆…  相似文献   
3.
《蒙古源流》与《《蒙古源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崇德 《清史研究》2001,(3):107-109
在十七世纪的蒙古编年史中 ,《蒙古源流》可以说是流传最广、刊译最多、声誉最著的作品。清乾隆年间 ,这部书被译成满文和汉文 ,后又编入《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 ,是其中惟一汉译民族文字的历史著作。《蒙古源流》有蒙、满、汉各种文字的抄本、刻本流传 ;在国内 ,还有沈曾植等的笺证或译注本 ;在国外 ,从 1 82 9年起 ,也出版了德、日、英、朝鲜文各种译本、注译本、拉丁还原本 ,以及各种抄本、刻本的影印本 ,已成为民族文字史籍中传世最广、闻名遐迩的代表作。《蒙古源流》入藏宫廷 ,以蒙、满、汉文刊行 ,已距成书百余年 ,辗转传抄 ,讹舛衍…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11日落日前,“20世纪西域研究”国际考察队队员,按照预定的学术考察路线乘车进入了和田河(旧称和阗河)河道。 古老的和阗河蜿蜒曲折,起伏不定,长约300公里。由南向北穿越浩瀚的塔克拉玛于  相似文献   
5.
三、边疆地区的工业有清一代边疆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鸦片战争为界,之前主要还只有采矿业、传统手工业等,之后才有近代意义工业出现。下面分别概述。清前期的采矿业。矿业,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生产事业。它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愈到封建社会后期,愈加显现其重要性。韦庆远、鲁素  相似文献   
6.
赵云田同志的《清代蒙古政教制度》是近年来我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引人注目的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地阐述有清一代蒙古政教制度的第一部专著。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高度发展的时期,在奠定疆域版图、开发边疆、治理边疆诸方面取得了超迈前代的重大成就。除元朝以外,清朝是唯一成功地把北方游牧民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王朝。有清一代,历时近300年,与前几代相比,蒙古地区基本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前期的西部边疆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理环境、人口迁移、政府决策诸多方面对清代前期开发的得失进行综合研究,为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如何形成和确定,在史学界争论较大。中国疆域形成的背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形成疆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疆域延续二千多年的基础。第二,历史上活跃在中原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对中国疆域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第三,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疆域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清代边疆地区农牧业.屯垦的研究,是边疆开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史学界对这一新课题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丁长足的进展。本文仅以笔者所收集到的有关论著,按照地区作简要概述。一、对清代边疆地区农牧业、屯垦的总体研究。早在30年代,已有人发表著述论及中国历代的土地、屯田制度。著作方面有陈登元的《中国土地制度》(商务印书馆,1932年).陈伯瀛的《中国旧制丛考》(商务印书馆,1935年),万国鼎的《中国田制史》(上海南京书店,1934年),唐启宇的《历代屯垦研究》(正中书局,1944年)。论文方面有束世泟的  相似文献   
10.
避暑山庄创建于18世纪初,最后完工于18世纪末。山应兴建近百年,历经康、雍、乾三朝,这个时期,清朝政府不仅完成了统一边疆大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而且在经营、开发边疆过程中,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关系。在清代开发祖国边疆过程中,以长城边外的开发最早,而山庄的兴建几乎与边疆开发同时起步,同时发展。康乾时代出现的人口北迁高潮及北疆初具规模的开发成就,这些都为山庄的兴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本文将以这一时期内地流民北移.清政府对策以及边外地区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对避暑山庄兴建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