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日本佛教真言宗在华的宗教活动忻平中日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宗教是个重要媒介。然近代以降,随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和中国日衰,中日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日本在对华发动军事侵略与经济渗透的同时,佛教各宗也配合军事侵略,在华积极开展宗教活动,真...  相似文献   
2.
论新县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县制是民国史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然又尚属空白的课题。从1939年起到南京政府垮台,作为一种地方政治制度,新县制一直在国内推行,旨在强化基层政权中的统治机制。本文试图对新县制作一全面的探讨,进而考察国民政府后十年对地方的统治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忻平 《史学月刊》2002,(10):58-6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帮会这种传统社会的怪胎,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上海得到全面的复苏和全方位的发育。上海帮会的大发展,是与上海新旧并存的社会环境、人口失控与社会失调、以及帮会与政权相互需求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适时而变”是这一时期上海帮会最为显的特点。“适时而变”使其获得了,特殊的生存空间,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但某些资本主义色彩并未改变其反社会、反现代理性与法则的破坏性本质。  相似文献   
4.
忻平 《大江南北》2020,(5):11-12
时下,抗疫走到一个重要节点,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转变,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此次大考中体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这是危难时刻体现出来的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数千年来中国文明的传承中,精神力量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上海大学召开的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以城市化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就近代城市发展、阶层群体、娱乐生活、城市舆论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此次会议显示了目前学界在拓展领域、开阔视角、发掘史料等方面有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黄遵宪创建中国近代民俗学体系的贡献予以了肯定,并逐步开展了研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黄遵宪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与特征是比较研究法。他在创建民俗学理论中,往往将中日两国作为比较的基准,从中抽绎出特征、规律及结论。而这种比较研究在他对日本民俗及社会风尚的研究中可以说表现得最为典型。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长期驻于上海,实与上海兼具"天时"、"地利"、"人和"诸有利因素有关,是历史诸因素合力的结果。所谓"天时",是指1927年以前上海与中共城市中心的革命主题及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相耦合,并占有主导地位。所谓"地利",是指上海具备适宜革命成长的土壤。所谓"人和",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建党。当然,1927年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革命主题的转换,国民党及租界对中国共产党迫害的加剧,致使诸有利因素逐渐消解,中共中央遂于1933年春迁往中央苏区。此举既是形势所迫,亦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共中央的驻地理应跟随革命主题的改变做出应有的调适。  相似文献   
8.
治史须重考据科学人文并重———南加利福尼亚州何炳棣教授访问记忻平今年盛夏8月,乘到美国开会考察的机会,我访问了著名的史学大师何炳棣教授。8月2日下午甫抵洛杉矶机场,校友吴琦幸兄即接我驱车前往居住本州的何教授府邸。经由朱政惠兄事先联系,此行为我校海外中...  相似文献   
9.
论王韬的史著及其史学理论忻平王韬(1828—1897),世人多将其定位为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殊不知他更是一位史学家,其史学研究及其史学理论常为人忽视。其实,他的政治主张与一系列改革方案背后,都有其史学理论为依凭,他等身的著作多为史著或可...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降,以净土真宗为首的日本佛教各宗派随日本对外扩张入华,在中国各地开教建寺、传道授徒、拓展文教社会事业,获得广泛的发展。然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不仅在传教对象、传教方式、传教组织方面与基督教、天主教等不同,且其教义的“人世”性质也因自身的民族、地域特色而与中国佛教相异,本质则是支持日本政府对外扩张的国策而敌视中国。故其在华发展,随着日本在华的军事失败迅速趋于瓦解。1945年后,苦心经营了近80年的日本在华传教事业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