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元禄十二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年)刻印的《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乙集卷1"燕京图志"中有4幅图:京城之图(燕山府)(图一)、帝京宫阙(图二)、东京城图(金南京城图)和南京城图(旧应天府,金归德府)。此所谓"燕京图志"盖指京城之图(燕山府)和帝京宫阙两幅,东京和南京城图是附图。此卷目录后记云:"东京旧城宫室制度,已纂为图,刊于前卷,而金人所改东京、南京宫殿楼馆,有所损益,今将城壁图制刻于燕京图志之后,览者可以知古今之制不同也。"京城之图(燕山府)和帝京宫阙这两幅图,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也是唯一的金中都图。  相似文献   
2.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相似文献   
3.
山两太原南郊发掘的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叡墓是近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北朝墓。虽然它在早年已被盗掘过,但仍出土了数百件陶俑和陶瓷器等遗物,特别是从墓道到墓室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壁画,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北齐墓中壁画保存最多最好的。  相似文献   
4.
一 "宛署杂记"二十卷,题临江沈榜辑。卷首有万历癸巳(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顺天府尹谢杰叙及壬辰(二十年,公元1592年)自序,卷末有万历壬辰吴楚材后序。每页九行,行十八字。板心有刻工姓名。"钱塘朱世臣写,宛陵徐轩刊"。沈榜字子登,湖广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举人历知内乡、东明、上元三县。万历十八年任宛平知县。万历初,宛平税契银顿减,时有李守约、王纪、沈杰等伪刻府县印板,遇买宅者公然税用,罔利行私。榜密访税课不足之由,逮捕律讯,追银入官。巡城御史邵以仁风闻不实,劾榜"滥罚愚民,食污可駭",乞罢其官。榜先后牒申,按臣上疏理之。部臣复奏以御史所劾为诬,仍留任。治宛期间,颇能  相似文献   
5.
看《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办的《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在北京展出,是文物考古界的一桩盛事。这是四十余年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很重要的展览。这个展览的特色是,不论从时代上和类型上来说,都是比较齐全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河北地区古代墓葬壁画的某些特点。从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上来说,它无疑是代表了自  相似文献   
6.
居延考古发掘的新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1976年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的烽燧遗址,作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但为研究汉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将把居延汉简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学科,从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完全可以证实这一点。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分子在我国边疆展开了广泛的所谓“考察”,大量搜集边疆的政治、经济、民族、自然资源、地理、气象水文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肆无忌惮地掠夺中国古代文物。他们还在边疆史地的研究上散布了一系列的谬论,这些谬论的依据多与  相似文献   
8.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京揭晓,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河南新郑胡庄墓地、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考古发掘是前因,文物保护是后果,前因后果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为了考古学研究和文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这两者必须密切结合,贯彻始终,做到既获取了人类社会遗留的历史信息,又极大限度地保护了文物。这是我们中国考古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不可否认,考古发掘也是对古代遗迹埋藏在地下相对稳定的平衡保存状态的一种破坏。平衡状态一旦被破  相似文献   
10.
徐苹芳先生是享誉中外的考古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他研究视野宏阔,涉及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城市、汉代简牍、丝绸之路和宋元考古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真知卓见频出,创树良多。其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历程,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2007年春季,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院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访谈录。藉此机会,笔者在系统梳理徐苹芳先生学术论著的基础上又与徐先生进行了对谈,于是有了这篇访谈录。希望它能引领您走进徐苹芳先生多彩的学术天地,探寻其心路历程,纵览其研究业绩,一睹这位知名学者博学深思的风采。他对学术史的回顾与寄语,更是今后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宝贵镜鉴。现应《南方文物》编辑部之约单独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