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现为南昌路100弄),内有二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楼房8幢,建于1912至1936年间。其中的2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悬挂在这栋旧宅门前的唯一纪念性牌子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经过一年多"修旧如旧"的修缮,如今已面目一新,即将对外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这栋见证党的诞生的百年老宅,究竟应该挂出怎样的牌子才与其历史文化内涵相匹配呢?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婚姻家庭观,是其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前创办《安徽俗话报》,到“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位“思想界的明星”,向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对当时中国的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一首先,陈独秀猛烈批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陈独秀由“选学妖孽”转变为“康党”、“乱党”。政治思想的转变,促使他婚姻家庭观的革新。陈从1904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起,就对封建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革命家和学者,在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无论其个人遗文资料,还是作为革命家尤其政党领袖的国家档案,均极为丰富。其个人遗文资料,1949年前即在其老友、学生和亲属们的大力推动下开始整理和出版,但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全面的整理和出版,主要有《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年谱》(两种)、《陈独秀著作选》、《陈独秀著作选编》和《陈独秀文集》。近20余年来,有关陈独秀的中外国家历史档案陆续解密、整理和出版,主要是《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1920—1945)》的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行,使陈独秀遗文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出版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大大推进和深化了对陈独秀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不是历史学家,但他的历史观值得我们研究。他视历史学为一门科学,他对中国古史分期、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科学体系以及近代社会的性质等重大历史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看法,有的符合唯物史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影响,有的则缺乏科学性,存在明显的缺陷。陈独秀历史观影响他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漱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漱溟徐光寿,陈家骥陈独秀与梁漱溟是“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在思想革新和文化改造方面,他们都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主张。本文拟从两人微观的关系考证、宏观的思想比较和综合的分析判断三个方面,作些探讨与阐释。一陈独秀是“五·...  相似文献   
6.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陈独秀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陈独秀把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分为两个基本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为主线。他说:“清代鸦片战争,这是西欧资本帝国主义向长城内封建的老大帝国开始发展。也就是沉睡的长城内老大帝国封建宗法的道德思想制度开始大崩溃”。这一崩溃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历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五次前往日本,主要为了进行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按照中央决定,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之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往苏联。他为什么要去苏联?在苏联期间做了些什么?苏联之行对他到底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的确值得去深入细致地探究,但是,直至今日尚未发现国内有专门研究陈独秀此行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3,(6):93-96,74
陈独秀与上海社会联系密切。上海是他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窗口。他的革命生涯从上海开始,一生主要时光在上海度过,革命生涯最辉煌的业绩在上海实现。他对上海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和十分复杂的感情,总体上说还是一分为二的。近代上海造就了陈独秀的崇高声望,陈独秀也给上海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先进、教育发达的中心城市,其作为全国思想文化中心的地位,无疑是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开始确立的。  相似文献   
10.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