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徐倩倩 《南方文物》2022,(1):173-186
龙凤耳陶簋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仿铜陶礼器,沿用到战国时期。簋身为盆、盂或豆形,腹有对称的龙耳、凤耳,耳多形体较大、造型夸张,器身及耳有彩绘。山东地区出土较多,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出土。本文在对此类陶器进行型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空间分布、器物组合等,发现此类仿铜陶礼器在滕国、鲁国、齐国都各有不同,透过不同区域的代表器型,可以窥及背后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
徐倩倩 《神州》2020,(5):122-122
时代在前进,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停止步伐。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努力改变当前现状,采取多种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如何合理设计问题、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引导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小清河下游是山东北部沿海盐业考古的重点区域。2010年2~4月,山东大学盐业考古队在该区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全覆盖式盐业遗址调查,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千米,涵盖广饶县丁庄镇、寿光市羊口镇及东营市广北农场。共新发现和复查单个遗址点340余个,采集各类遗物标本1600余件,可分为龙山、晚商至西周、东周、汉代以后共四个大的阶段。本文介绍了此次调查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4.
徐倩倩 《东南文化》2020,(5):115-125
春秋早中期齐国墓葬中发现的棺椁饰有铜铃、鱼、翣、骨钉等,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滑石环、珠,骨珠等。最迟在春秋晚期,齐国特色的棺椁装饰方式已经形成,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且有很大发展,大量使用铃、鱼、贝、珠、璜、环、管、蚌饰等组成的串饰。春秋时期齐国的墓室主要使用草席、布、圆形蚌饰等对二层台和墓壁进行装饰。战国时期主要是对墓壁修整之后,再对二层台、椁室顶部以及靠近二层台的墓壁进行装饰,以先铺席再附帷帐的方式为最多。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现代转型,铁路、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应运而生,一批新兴交通型城市逐渐形成,青岛便是其中之一。作为青岛港所在地和胶济铁路起点,青岛市在1898至1937年间的变动与港路休戚相关:港路运输体系的构建,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使青岛成为陆上交通枢纽并跃居山东省沿海第一大港;凭借路港联动,物流与人流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内陆—青岛—海外地区间流动,带动了青岛工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青岛集聚了人气,大批务工、经商人员移居青岛,青岛市人口规模增大,街市不断扩展。在青岛港和胶济铁路的作用下,青岛完成了由小渔村到现代化城市的嬗变,并由此带动了山东省乃至近代华北地区交通和经济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