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兆荣 《民俗研究》2012,(5):104-110
中国的饮食传统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门特殊的学问。然而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惯习中,饮食被置于“民俗”之阈,与“高雅”泾渭分开,这实在是本末倒置,亦有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饮食文化其实无妨为社会结构的特殊“文本”,全面体现社会语境中的“文法”,“面子文化”便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
彭兆荣 《东南文化》2014,(1):6-11,127,128
作为世界遗产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文本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语境,也因此具有特殊的语义。我国正在进行的"遗产运动"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历史语境中的特殊景观。由于世界遗产体系的生产融合了西方中心的历史知识,带有明显的近代"物质主义"的特质,因此,我国学术界只有以"词与物"的方式来剖析这一知识生产的历史逻辑,明确UNESCO的操作性话语,自觉、自主地到我国文化传统中去寻找、选择符合真正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与实,才能为世界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范式"。  相似文献   
3.
新民俗传说的地方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传说的地方化叙事是民俗研究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理论上亦极具挑战性。不同地域、下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创造神话传说过程中,都贴上了自己特有的“商标”,因而使之获得“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的价值。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彭兆荣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以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对此进行了一次“试验”研究,它包括:确定主题、概念范畴、传说采样、文本准备、可能性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大家集中讨论了神话传说的地方化内涵、类型、范围、时间制度以及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互动等?设计者希望通过讨论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参与者是厦门大学四个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研究生:魏爱棠:福建南平人,硕士专业,文化人类学;本科专业,历史。余丰:贵州贵阳人,硕士专业,文化人类学;本科专业:中文。杜伟:山东兖州人,硕士专业,中国美学;本科专业,政治。林艳:福建闽候人.硕士专业,中国音乐史;本科专业,作曲。以下是讨论综述。讨论先从四个地方化神话传说案例切入。  相似文献   
4.
具有千年历史新近才引起学术界重视的客家土楼文化,蕴含着复杂、多层次的意义,特别表现在对东方哲学的创新理解、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互动、乡土社会的自然展演、传统土地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结合、以亲缘/地缘为核心的海外移民等方面都有着发人深省的提示。作者以“田野调查”为依据对以上诸方面进行了主位和客位相兼并融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田野五观     
笔者于2012年带领团队对青海省海北州进行田野考察,虽时过境迁,今仍余味在口,积结于胸,不吐不快,尤其"五观",历历在目。"观"不仅是一个视野,不仅涉及人类学"参与观察"的"商标",不仅涉及田野作业"观"与"被观"的主位与客位,不仅涉及"可见物—不可见物"的结构人类学形貌,不仅涉及"物—非物"的社会关系;不仅涉及"浅景—深景"现象学原理,不仅涉及到"观—叙述"的叙事学原理……福科曾经尝试使用"目光考古学"的概念,不过他是在"看画"时想到的;我使用"目光民族志"。不在于刻意,不在于模仿,亦不求于创新,只是在田野中自己的"肉眼+心眼"观感而已。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细致化的社会分工形成了行业形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业、行业、专业愈加紧密地伴随着。如果没有这些行业分工和专门作业,事物无法分类,货物无法上柜,仿佛一个图书馆,没有分类目录如何找到你要的书?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为一部车,那么,各个行业就像是车的各个部件。没有专门、专业化的社会化生产,"社会"便无从谈起。而对于那些行业化的工作,它们是日常的,也是神圣的。我国的行业传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彭兆荣 《民俗研究》2003,13(2):5-20
一、仪式理论的滥觞:原义表述 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人类学仪式理论(人类学宗教仪式研究)从发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轨迹。早先的人类学仪式理论主要集中于神话和宗教范畴。它的研究取向大致沿着这样两种发展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8.
客家人作为汉族中的一个族群,历史上从中原南下并迁移到海外,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包括着明显的政治地理学的意含,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的建构也折射出“华夏秩序”的诸种特点。本文以此为切人点,试图对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遗产的概念和分类具有多样性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需要尽可能地把多元的遗产创造、多元的遗产继承、多元的遗产认同以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出来。遗产阐释是一项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并可能伴随多重价值冲突的信息传递活动。遗产阐释不是专家独享的学术和教育活动,而是一项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弄清楚“谁之阐释”“何种阐释”问题。“谁之阐释”,强调了文化遗产阐释的人民性和公共性;“何种阐释”,探讨的是如何讲好遗产故事,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启迪和教育价值。文化景观和原住民的居住、生产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完成际代传承,将继承于前人的文化遗产,赋予当代的记忆和思想价值而完成新的际代传承交于我们的后代,从而保证遗产的延续性和历史完整性,是文化景观当代阐释必须考虑的问题。数字化为遗产阐释提供了实现方式和技术支撑,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价值内涵和价值体验,还可以建立起价值阐释的包容性机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遗产的阐释权从专家更多地向大众转移,从传统的“专家生成内容(PGC)”转向“用户生成内容(UGC)”,真正推动遗产的共享和共建。负责任的文化遗产旅游阐释不仅仅是一个遗产价值传递与公众教育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出生与死亡仪式的解析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话题。在汉族丧葬仪式的一整套程序中,“下葬”是最为受重视的一个环节,其中找准中心位置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川中地区的丧葬仪式的透视,分析了在这一仪式环节中民间是如何通过“找中线”这一手段来平衡处理祖先与其子孙,及各继嗣群分支之间的关系的,并对形成这一习俗背后的深层原因—汉族民间宗教的宇宙观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