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广西南丹县里湖岩洞葬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山区,与贵州省接壤,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岩溶地形发育良好,岩洞众多。其中部分岩沿洞中遗留古代的木棺,是一种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岩洞葬。南丹县的岩洞葬主要分布在当地白裤瑶族聚居的里湖瑶族公社的怀里、化果、纪后、仁广、瑶里、董甲等六个大队内。对这里的岩洞葬,1958年曾进行过调查,并在《南丹县大瑶寨瑶族社会概况》一文中作了简单记述;八十年代初又进行过一次调查,并整理成《南丹县里湖瑶族公社岩洞葬  相似文献   
2.
广西发现最早的人类是“柳江人”。柳江人是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内发现的,是生活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四万年前的人。 柳江人的骨骼已成了化石,保存有一个完整的头骨和部分躯干骨。经过古人类学家研究,确认柳江人化石属一个年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但有两段股骨化石的颜色同其他骨骼化石的颜色不同,也可能属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女  相似文献   
3.
彭书琳 《广西文史》2005,(3):118-121
贺州钱监遗址是1963年梧州地区物普查时发现的。为了弄清该遗址的化内涵,更好地加以保护,在广西钱币学会的支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会同贺州市博物馆于1997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了重新勘察和试掘。开探沟6条,试掘面积约46平方米,揭露出冶炼炉、柱洞、灰坑等遗迹,采集了炉渣、铁钱、瓦片和陶瓷片等遗物。试掘简报已在《广西考古集》上发表,我主持了这次勘察和试掘,思考了一些问题,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需要补充,特作此,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约在距今3000年前进入明社会,有了青铜化萌芽,除了在武鸣县马头乡的元龙坡发现过一批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过铸造铜器的砂石范和铜器之外,在广西境内其它许多地方也零星发现过一些相当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我们在研究早期明社会的时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现将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些简单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材料渐多,我们将另行研究,不在此列。  相似文献   
5.
拔牙,也称拔齿,古代文献中又称“凿齿”、“折齿”、“缺齿”、“断齿”、“打牙”等。是原始居民及流传到近代一些民族在年轻时,基于传统文化的因素,以人工方法拔掉或凿去特定的几颗健康强壮的恒齿改变牙齿形态的一种风俗习惯,以损伤身体,达到装饰或标明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的部落和民族甚至以这种拔牙形体特征为称号,被称为“凿齿之民”、“凿齿之人”、“打牙仡佬”等等。  相似文献   
6.
大石铲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化中的一种特殊遗物。这种石铲,一般都较宽大、扁薄、有短柄、双肩、圆弧刃,器身正面光平,背面粗糙。制怍规整,棱角对称,打磨光洁,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因其形体硕大,与石器时代的各类石器间均有明显的不同,故名之为大石铲;又因主要分布于广西南部地区,学术界你之为“桂南大石铲”。制怍大石铲的材料主要是页岩、板岩。其次是砂岩、石灰岩,个别是燧石或玉。  相似文献   
7.
西津贝丘遗址位于广西横县东约1.5公里的西津水电站东侧,地名西竹坑.西竹坑小溪自南而北流入郁江,遗址正处在小溪与郁江汇合的三角嘴上.其西北被小溪与郁江合抱,东南和西南紧靠土岭.遗址地面高出郁江正常水而约20米.靠郁江的一边已于1958年修建西津船闸运河时挖掉,1964年发现该遗址时,仅存靠西竹坑小溪的一边还保存,东西长60米,南北宽15米,即合  相似文献   
8.
桂林的古塔     
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人称道。桂林作为历史化名城,人景观也特别惹人注目。且不说那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就是点缀各风景区中的古塔,也为大好风光平添许多情趣。桂林之有塔,至少可以追溯至唐代。在名风景区芦笛岩前的一堵石崖上雕凿的一对浮雕石塔,就是唐代留下的作品,其形象与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在石壁上的唐代浮雕石塔十分相似。唐代浮雕石塔在桂林西山风景区的龙头峰也有一处,塔面朝北,共五级,是典型楼阁式塔。这些浮雕石塔是当时建在寺庙中的佛塔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革新桥遗址位于百色市西南约10公里处,属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处右江岸平坦的台地上。分布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化遗址。2002年4月发现。当年冬,为配合百色至云南富宁罗村口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物工作队会同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和右江区物管理所进行抢救性发掘。由于该遗址发现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作场,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
秦朝开凿的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两千多年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交流和境内外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明清时期,越南使节入中国进京朝贡,来回大多经过灵渠。他们过往这一著名的水利建筑工程时,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入诗文之中,这些大都收录在《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中。这些诗文,成为后人研究灵渠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