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北美华人移民来源地、移民数量、唐人街形态变化,特别是唐人街之间的城际长途巴士的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北美华人经济的新动向,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阐释。认为近二十年来,新移民的持续增长为北美华人社会注入源头活水;唐人街的发展瓶颈被突破,出现了新的族群经济形态,如复合商城华埠(Mall Chinatown)等在各地涌现;华人利用族群特色寻求经营创新,华人大巴在短短十余年间开创了新的城际交通服务体系,改变了原有的行业格局,进而从边缘走向主流并影响主流。此外,北美华人科技产业利用大洋两岸各自的比较优势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兴起。新移民与中国因素、族群特色与经营创新,成为北美华人经济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2.
多元族群视野下的华人特性——美国亚裔六大族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各族群的普查、统计及抽样等数据与研究成果,对亚裔各族群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和越南裔,在人口构成与地理分布、人口素质与职业构成、个人与家庭收入、企业数量及收益、自营职业状况等方面各有千秋。华裔呈现两极状态:高层次方面,华裔受教育水平、高级职业比例、企业平均收益等指标,都紧随印度裔之后居第二位;在硅谷和美国新经济中,华裔与印度裔相媲美;低层次方面,华裔贫困率高以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多,都仅次于越南裔;偷渡移民在亚裔中最为突出。此外,华裔族群经济规模较大,自成一体,具有自我生成、自我扩张的能力,能够消化相当数量的移民。亚裔在美国的差异性与他们在亚洲本土的文化差异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甚至大相径庭。这些差异是移民及其后裔在迁徙过程和异国谋生过程中适应环境所做出的不同的理性选择。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人的独特性等既有观点,经不起客观数据比较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10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与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的"北美华人学者清华论坛"于清华大学甲所举行。论坛邀请数位来自美国与加拿大的著名华人学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北美华人的发展与现状,并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研究北美华人的经济态势、移民企业家特征及华人领导力等备受当今国内外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革命派最主要的主张之一就是"排满",早在兴中会成立时就已经提出。在经历八国联军侵华后,其主张经过革命派在报纸上的大肆宣传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思潮,其产生的影响贯穿整个辛亥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6日,“美国华人与中国:联结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美国加州的三位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来自州立旧金山加州大学的谭雅伦教授(Marlon K.Hom)作了题为“从珠三角四邑侨乡看美国华人之‘家’(Home)观念”的演讲。谭教授出生于广东,自幼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近代留学史、留学教育史、个案研究、留学生与中国现(近)代化研究等方面对近代留学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以近代化学工业为例,分析和阐述了近代化学工业中的留学生群体特别是其中的科技企业家,在化工企业管理中的特点以及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凭借其技术特长,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