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才常的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甲午战争时期《两湖书院课卷》中的史论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形成唐才常,字伯平,号绂丞,后改佛尘,别号洴游子,1867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他家先世务农,至其祖父辈始读书,其父唐贤畴是个贫困的农村知识分子,“终身教授乡里,诲人不倦,为教不尚八股试帖,务崇实学以矫空疏之敝。常聚集生徒讲习,备举经籍中微言大义,启迪后进。”在这种家庭影响下,唐才常不仅七、八岁即能作诗,十一、二岁已通诸经,而且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注重实际的作风。1887年,唐才常入长沙岳麓书院肄业,兼在校经书院附课,学业日精。当时他与谭嗣同朝夕相处,师事著名学者欧阳中鹄,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获得很大教益。1891军冬,他应四川学政瞿鸿(礻几)之聘任教读,次年又受瞿的委托在成  相似文献   
2.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认为:魏晋为经学中衰时代,南北朝是经学分立时代,并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经学的全貌。东汉末年郑学的出现,标志着经学兼容古今而演变的方向。三国时期经学在南方传播,出现了南北互动的新气象。魏晋经学在北方继续传承,并在演变中得到发展。十六国北朝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变夷从夏”,缩小了胡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原儒学虽历经丧乱而得以存续,更值得注意的是妇女也参加了经学教学与学术传承。北朝经学继承两汉以来的传统,比较重视考证,而不善于创新。东晋南朝儒学受玄学的影响,清谈之风推动了儒释道的交流,教育格局多样化促进了儒学的玄化。所谓“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出现了南北学风的不同趋势。陆德明撰《经典释文》,由陈入隋入唐,将南学传入北方。颜师古、孔颖达定《五经正义》,亦多从南学。南学终于成为唐朝经学的主流,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张承宗  方南波 《文献》2001,(3):69-82
一 引 言 史注兴于六朝,盛于唐代.推本其源,实由经注发展演变而来.经注与史注,是为了适应经学教学与史学教学的需要,初皆以训诂为主,即以训释词义及标举字音为务.但是,经注重在昌明经义,史注则应补史之阙.  相似文献   
4.
《汉晋春秋》在史学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晋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上起汉光武帝,终于西晋愍帝,编述了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的历史。此书卷数,各书所述歧异。《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四十七卷,《晋书》本传及《两唐志》记载为五十四卷,今已亡佚。清代学者辑本,常见的有黄爽辑一卷本,收入《汉学堂丛书》及《黄氏逸书考》;汤球辑三卷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另有王仁俊辑一卷本,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未刊印,流传不广,稿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1989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众家编年体晋史》所收《汉晋春秋》,即以汤球辑本予以整理校注,而将黄奭辑本中尚有的汤球辑本昕漏略的内容摘出,作为补遗录入,但未与王仁俊  相似文献   
5.
缪荃孙(1844—1919)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字炎之,一宇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出身子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书香门第的严格教育。一八六四年到成都后,他博览群书,研究文史,与名人学者交往,学业大进,曾协助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一八七六年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编修、清史馆总纂,并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交往张承宗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之间政治军事上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但人员的往来与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却并未中断。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既有官方使臣的交聘,也有民间的往来。同时也有出自军事目的的各种有意识接触。(一)三国时期的南北交往魏、蜀、...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谢保成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三卷本,于2006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一个具有阶段性标志的重要成果。尹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晚年致力于史学理论的研究,招收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史学史研究室,主持《中国史学发展史》的编写。这些具体工作,都是卓有远见的学科建设措施。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整体风貌来看,以社会性质分期考察史学发展进程,是其显著特点。全书上起奴隶社会的史学,下迄20世纪上半叶的…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源源不绝地激荡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积水深潭。学习西方、推行变法,是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旋律,也是促使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这个进程中,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对中国社会的革新起了特殊的促进作用,也给陈陈相因的中国史学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9.
(一)《书林清话》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书史。作者叶德辉(1864—1927年),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原籍江苏吴县,从其父叶雨村起迁居长沙,后以湘潭为籍。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吏部主事,旋即返里为劣绅,干预乡曲。在政治上,他一贯敌视进步,反对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代表性的封建顽固派。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因攻击康有为、梁  相似文献   
10.
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陵夷,国势日衰,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加深。特别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东南沿海门户逐步被侵略者打开,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危机也日益严重,出现了“鄂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的严重局势。故自嘉道以来,学人为经世致用,多究心边疆史地。其中对北方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较早的有祁韵士、徐松,稍后则以张穆、何秋涛成就较大。张穆(1805—1849),本名瀛暹,字石州,又字诵风,晚号(?)斋,山西平定人。一八三二年以优贡生考取正自旗官学教习,一八三九年应顺天乡试,因与监试人发生冲突,被摈斥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