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长崎荷兰商馆日记》看江户锁国初期日郑、日荷贸易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张劲松一、锁国前后的日本对外贸易关系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伴随着国内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形势的出现,发展海外贸易的条件日益成熟,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也曾为恢复日明间的勘合贸易作过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的傩戏、傩文化研究热中,学者们发现了从七千年前长沙市南托遗址中彩陶灌上的刻绘直至今日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在神灵、神巫、神物和神器的顶部多绘饰有三尖或艺术化的三尖高冠,且以长江为中心向四面放射分布,而呈南密北稀的状况。这一文化艺术现象的符号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认为三尖或三尖高冠符号源于原始人对人的崇拜,它既是火的符号,又是火神的符号,其后火的符号又复合于太阳符号之中,有着丰厚的民俗背景和多层的信仰内涵。再者,始从原始巫和原始首领戴三尖冠为其神性象征,既而三尖或三尖符号作为光明、净洁和除邪恶的象征成为巫傩文物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符号,对三尖火形及火神形象符号的研究还能破译我国文化中的某些未解之谜,并为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唐代小说《冯燕传》中的冯燕历来受到人士大夫的高度赞扬,认为他是古今少有的侠义之士。但其行为实已背离真正的侠义精神,并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改造,是唐代侠义精神异化和沦落的产物。本拟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揭示中国侠义化精神的真谛和唐代侠义化精神的异化沦落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劲松 《史学月刊》2008,(12):38-43
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政治的一大悲剧事件。一般认为是高宗、秦桧为与金媾和而杀害了岳飞,但从更深的政治文化传统来看,岳飞实为宋代士大夫官僚集团共同谋害。他的死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重新夺回兵权,恢复了自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主导政治的传统。岳飞之死亦显示了宋代文化的悲剧性质,是自北宋以来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循环,显示了宋代文人集团极其狭隘的政治心胸。审视岳飞悲剧可以看出,士大夫们已经把维护本集团利益日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置王朝的整体利益于不顾,他们最终自陷于历史的困境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整个所谓"宋型文化"失败的个案透视。  相似文献   
5.
古代江西书院具有数量多、起步早、影响大等特点。书院与文化互为表理,书院教育是崇文重教、开放包容、创新奉献等独具特色的赣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于建设和谐江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漂泊的群山     
如果说湖南人热烈果敢,吴越人柔婉雅致,那么贵州人的特点是什么呢? 笔者家乡在解放前,距离市镇仅数百米的农户上街,竞有遭豺狗(狼)、毛狗(狐狸)袭击之虞!由此可以想象,未遭1959年大跃进毁林的贵州大部分地方,是怎样一幅榛榛莽莽、化外荒野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实际上对国家的掌控仍然有限。为了巩固统治,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本文将从"以党治国"的训政体制、改善执政党肌体、削藩与领袖集权、加强对边塞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等四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论古代书院的德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古代实施大学教育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德育传统。书院重视以“义理”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和环境熏陶,通过践履来实现德行及学校教育密切关照社会现实的德育传统,值得学校德育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皇姑屯事件"谋杀奉系军阀张作霖图谋霸占我东三省70周年,本刊特选载于本件史料,意在揭露日本军阀侵华阴谋及野心,使国人继续保持警惕,认清日本右翼势力丑恶本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东方,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虽然起始于50年代,但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深入的进展,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现将这一专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建国后至文革前,国内史学界关于九一八事变研究的主要著作及资料有:中国现代史资料编委会编《“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1957年7月,北京)、《从“九·一八”到“七·七”国民党的投降政策与人民的抗日运动》(1958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