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浦江县隶属浙江省金华市,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县,其文化特点和历史传承,具有鲜明的南国风格。在地方志编纂工作中,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限内顺利完成首轮修志和第二轮修志,本身表明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文化事业的相对发达。其第二轮志书的编纂体例和编排模式,亦给予当代修志工作者开展第二轮修志以新鲜的经验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旧志整理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籍整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旧志整理的原则和方法、旧志整理的质量、旧志整理的人员素质以及旧志整理的规划与作用等问题,应引起旧志整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视人传统的民族,中华明也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悠久的明。中国地方志作为人类化宝库中的珍贵献,对于这种延续性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探讨中国地方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但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中国地方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诸如修志管理体制方面,应该葆有持久的、科学的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强化行业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如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部类的编纂需要相应的学科理论支持一样,对于第二轮修志中的文化部类来说,文化学的学科理论支持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志的文化部类,既与政治、社会部类有所交叉,又与经济部类有一定的关系。探讨这一命题需要从大文化角度入手,着重研究其记述方式。文化部类大致可分为科学、教育、文化、文物、艺文、传媒、卫生、体育、档案、方志等十个门类。文章着重就艺文门类的学术渊源和编纂要领作了专题探讨,同时还讨论了地方志中文化部类与人类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作为特定区域或特定行业的舆情总汇,其社会价值涉及多领域,其学术价值也牵扯多方面,诸如体例创新、内容创新和语言创新等,均应引起注意。民国《永寿县志》作为一部宝贵的历史化遗产,可惜当年未能付诸出版,因而造成了一定的历史缺憾。而今,通过必要的学术整理和研究,使之尽快与广大读见面,就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笔试就其学术价值予以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明代旬邑的一代鸿儒、“关西夫子”在中在外任职时,曾为僚友如此介绍其家乡风貌:  相似文献   
7.
陕西首轮地方志编纂事业的启动,学术支撑和学者参与是其一个鲜明的特色。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以学者身份重理旧业,投身当代中国地方志的学科理论探索,并出任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是当代陕西地方志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历史地理学学科出发,对中国地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纂修实践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地方志的学科理论探索和《(陕西通志)纂修方案》总体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旧志献的整理问题,是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亟需引起地方献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新旧方志在体例、内容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方法整理旧志献,使之服务社会需要,顺应化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多年来,各地修志机构整理了大量的旧志献,挖掘了不少历史上的优秀方志成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因这些工作大多是在无规划、无组织的状态下进行的,因而在本选择和整理质量上,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笔认为,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旧志献的科学整理问题,正确处理整理工作中面临的某些关系,不仅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润璋(1902~1994),曾用名一雯、周茨石、丰庄、黑鸽子,泾阳县白王乡冯家沟人。同诞生在20世纪初叶的众多有志青年一样,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济世救国的远大理想,踊跃投身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同时他作为一位有思想、有创造的学青年,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联盟最早的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和方志学是中国最古老的、具有较强民族特色的传统学科。中国地方志作为传统历史学的组成部分,它与传统历史学之间仅有记载范围和记述层次上的差异,在西化史学中尚且无法找到对应的体裁。在源流问题上,要看到其多源多流、源流互引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