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辆公安部的囚车──不是现在那种警笛鸣叫的囚车,而是一辆普通的小卧车,但它是道道地地的囚车。囚犯就是我。我没有被戴上手铐.而是像一位首长一样坐在车内,两旁有人“陪伴”,但我是道道地地的囚徒。汽车驶出北京的德胜门,一直向北,向北。车内除了不时的喇叭声外,再没有别的声音,没有人说话。我不知道开往何处。这是1966年下半年,我国的“史无前例”开始不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快速行驶,到了一座不高的山脚下。从山下到半山腰,筑有高高的围墙,围墙里面有几座楼房,这楼房很特别,远远望去,只有几排小洞洞,大概就是“窗子”。啊!这是监狱,这…  相似文献   
2.
师哲  师秋明 《纵横》2008,(12):26-30
毛泽东的情愫我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18年,同他接触越多,了解得越多,也就越加敬佩他。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是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领袖,而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教益是深厚而广博的。他的言行,他的音容笑貌、神采韵味,都在我的眼前,永不离去。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苏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哲 《文史精华》2002,(2):4-11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苏朝》一文 以作者同三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触 忆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高层内幕与历史秘闻。在朝鲜战争爆发、我方由不想出兵到决定援朝、三方联合中的矛盾和停战问题上的商谈等重大史实上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间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场景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以及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等人的性情举止,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原苏联两党、两国和两国领导人的关系史,在原苏联和中国都曾有过许多误传,为了对历史负责,我才写了一些回忆录。但象伊·弗·柯瓦廖夫(有的译为科瓦廖夫,为同一人)那样任意编造,却是很令人吃惊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国内把这些谎言刊登在内部刊物上,又由内部刊物到公开刊物,俨然以信史的面目出现,混淆视听。如若任其流传,又将是一笔糊涂史!因此,我同样为了对历史负责,不能对此保持沉默。柯瓦廖夫何许人? 《人物》1992年第6期的一段摘自《党史信息》160期的一段文字中提到的“斯大林私人代表”就是柯瓦廖夫。其实,他不是斯大林私人代…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时,我们通常称共产国际为“远方”。共产国际与苏共和斯大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远方”的含义实际上包括了共产国际和苏共。 1938年,我到莫斯科协助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工作。1940年回国后,继续担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政治秘书。从那时直到1957年,中共中央与“远方”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来往的许多文件、电函大都是由我翻译的。本文所述,只是能回忆起来的一部分情况。在莫斯科的一些情况 1937年11月,王明带着康生等从共产国际(莫斯科)飞回延安。 王明和康生匆忙回国,急需找人接替他在共产国际的工作,找到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6.
1940年3月上旬,苏联派专机送周恩来回国,一直送到兰州.同行者有邓颖超、任弼时、陈琮英、蔡畅、陈郁和我,另外有日本的冈野进,印尼的阿里阿罕,共十个人.共产国际送给周恩来的一部小型电影放映机及电台等器材,也一起带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忆刘少奇     
师哲 《文史精华》2002,(1):4-11
师哲口述、其长女师秋朗执笔的《忆刘少奇》一文,系首次发表。由于作者的身份及职务,能与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领袖们长期接触,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加以秉公无讳、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刘少奇在延安整风、重庆谈判、解放战争及建国前访问苏联等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作了真实生动的回顾,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前,他奸诈狡猾窃取了高 位.死后又骗取了那么多的花圈 与挽联。然而,历史最终撕去了 虚伪者和阴谋家的假面。 康生这个人,现在知道他很坏的 人不少,但对他怎样使坏,知者却不 甚多、我从延安时期开始,由于工作 关系同他接触较多,也就了解较多, 就从延安说起。把他的老底抖搂出来。 康生的“抢救运动” 说是康生的“抢救运动”,是因为这一害人“运动”确实是他一手策划、制造的。 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开始时 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毛泽东整顿 三风的报告中,阐明整风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方针时,一再强调整风是为了分清路线是非,澄清问题,端…  相似文献   
9.
师哲 《文史精华》2002,(8):50-57
师哲生前所撰《我所知道的陈伯达》一文,系首次发表。作者以长期在中共领袖身边工作的亲历亲见,记述了陈伯达在延安的表现,毛泽东对陈的态度及使用,以及建国初期陈随毛泽东访苏时的一些活动。通过具体事例,活灵活现地描绘出陈伯达自私虚伪、投机取巧、争功盗名的面目,可谓入木三分。陈最后沦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亦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