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根据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FerdinandTnnies)19世纪提出的“共同社会”与“利益社会”理论,分析了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异同,指出如果认为在西方的书籍中或重复西方的经验就可以找到中国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理性上就是肤浅的。中国的根本任务是找到适合中国情形、水平和需要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1912年至1936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毛泽东的思想在这一阶段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早期一度受过包尔生伦理学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群众路线也开始形成。1936年毛泽东总结了以往的革命经验,提出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的国际领导权:来自968-1885年中越关系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冷战时代的重大挑战是世界秩序的可持续性 ,这种世界秩序并非建立在大国竞争基础之上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尚没有做好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笔者利用长达九个世纪的中国与法国殖民主义前独立的越南双边关系的实例 ,回顾了中国对于可持续的单极领导权的经验。认为这种持续不变的非对称关系不是征服和控制的结果 ,而是一种角色模式的演变。在这个模式中 ,双方都理智地确信其切身利益并没有受到威胁 ,维持这种关系对于双方而言都具有普遍的益处。基于角色的非对称关系既有弱点也有长处 ,虽然它不能被直接应用于现代 ,但它揭示出有关处理非对称国际关系的一般性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时代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一书的序言中,戴维·莱姆伯顿特别提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自己需要系统闸述关于‘中国的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是如何制定的’这样一本书。”该书的出版使莱姆伯顿梦想成真,其圆满成功得益于下述三个因素:首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政策程序已达到了可以被评述及分析的成熟程度。改革时代的机构最早可在多克·巴涅特(Doak Barnett)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985)一书中瞥见,然而这些机构当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至于巴涅特该书的中文译本被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