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杨昌济,湖南长沙人,1871年出生,曾就读岳麓书院,但数次科考而没有中功名。他是少数先留学日本、后留学英国的湖南人,也是中国伦理学的先驱,却又因为是毛泽东的岳父,而在后来享誉全国。然而对湖南长沙而言,杨昌济留下的《达化斋日记》却更为有趣。  相似文献   
2.
正民国时期文人学者与知识女性的情感经历,常为人津津乐道,如沈从文与张兆和、鲁迅与许广平、徐志摩与陆小曼等。然而,一个苦涩的事实是:相当多的知识女性并非以文人学者为理想的伴侣。卞之琳之于张充和,是他"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看风景的张充和在望着别人;郁达夫之于王映霞,是"愁听灯前儿辈语"。"功名富贵"为《儒林外史》一书主旨,又何尝不是横亘在民国才子情感世界里的大山。提出"感情的型"的李长之(1910-1978)也有周  相似文献   
3.
关于毛泽东的史料不计其数,但是谁最早把毛泽东写进小说,则存在一定疑问.本刊曾于2013年第5期发表文章《文弱书生:毛泽东最初的小说形象》,认为最早写毛泽东的小说乃是作家徐雉的《嫌疑》(收录小说集《不识面的情人》中),小说从侧面穿插写了北伐军驻扎南昌时,毛泽东来到第六军政治部探望林伯渠的轶事.  相似文献   
4.
正踏足湖南土地,不可不读《湖南少年歌》。"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杨度的声音使每一位身居湖南的人都觉得自己正当少年,意气风发,与湖南这片土地一道,还有无穷的希望,还有无限的光明。翻阅近代中国史,不可不阅《少年中国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的呐喊,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创校初期与美国关系匪浅。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学季独具特色的"拖尸"活动,就是源自美国的一项学生活动。所谓"拖尸",是一个英译名,英文为Toss(比赛或游戏中的投掷),具体发源于何处,已经无从考据。但在季羡林、姚依林、胡乔木等人回忆30年代清华学生生活的文章中,经常能看见这个词。这项特别游戏的目的是要求低年级学生敬重高年级学生,而高年级学生则负责  相似文献   
6.
正晚清的长沙坡子街头,常能见到一位身着长衫的大胡子瘦高个,流连于戏园,出入于火宫殿。道旁的行人指指点点,"叶麻子又出来溜达了"。这满脸络腮胡子的精瘦老头便是大名鼎鼎的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当时名闻天下的长沙客。在为自己六十大寿而作的文章中,叶德辉这样写道:"数十年轰轰烈烈,天子不得臣,国人皆欲杀,海内诵其著述,  相似文献   
7.
《潘钟瑞日记》记载光绪十三、四年(1887-1888)年间由潘祖荫引领的一次拓碑活动。潘祖荫在京城发动族兄潘钟瑞,促成虎阜石刻的首次系统棰拓,并催生三卷本《虎阜石刻仅存录》的成书。潘钟瑞短短两个多月即高效完成拓碑任务,揭开了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一角。纵观潘钟瑞的金石生活可知,苏州大阜潘氏家族内部存在小范围的金石圈;家族之外,潘钟瑞与吴昌硕、吴大澂、江标、郑文焯等人有活跃的金石交往。此外,苏州金石氛围浓厚,形成发达的碑拓产业。养竹居、墨古斋等碑拓商店,徐翰卿、钱新之等碑估与拓工的活跃,为整个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家族、乡谊、发达的碑拓商业网络及碑拓交流圈,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的碑拓世界得以正常运作并顺畅发展,潘氏家族的一家之学也得以引导一地之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