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06,19(4):15-17,20
亳的本义是居民点,亳的称谓源于今冀中保定市的古博水。亳作为地名,只说明商部族在此居住过,并不和汤都发生必然联系。汉晋以来的学者即在亳和汤都之间划上了等号,这是历史的误会。商汤灭夏从冀中之亳出发,并在征伐葛、韦、顾、昆吾后,开始建郑州商城;然后西进消灭夏桀,并在今河南偃师建筑商城。偃师是商汤最后的都城,冀中之亳和郑州商城在一定时间内也曾作为都邑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世本·居篇》云:"契居蕃。"蕃即河北保定的古博水;契"封于商",商即漳,即冀南豫北的漳水。博水流域是商部族先王契的祖居之地,漳水流域是商部族由博水流域逐步南迁后的居地。在夏末商初时商汤南渡黄河来到郑洛地区,并在这里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这样,随着商部族的逐步南迁,留下了三个阶段的商文化,即保北型先商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郑洛地区的先商及早商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是南迁过程中的中间站,不应该成为寻找先商文化源头的出发点;立足于保北型先商文化,并探寻它与河北龙山文化的承袭关系,才是寻找先商文化源头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04,(2):15-17,59
以往说汤都者皆以“汤居亳”为据,笔者认为“汤居亳”并不是灭夏以后建立都城,而是“从先王居”回到了商民族的发祥地,即先祖契所居之蕃,蕃即亳。蕃与葛为邻。蕃即博水,葛即葛城,均在冀中今保定辖区。古博水从望都发源,东至高阳入黄河;葛城即今安新县安州镇,汉时属高阳,古文献习惯以“高阳葛城”称之。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理论界一般以恩格斯的“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来诠释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其中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及其构成的形式,分明就是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及形式;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于是,政治经济学便被归结为研究社会形态的学问。可是.恩格斯原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尚有待于创造。”  相似文献   
5.
“二里头四期为夏遗民文化”置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夏商文化分界的讨论中,"夏遗民文化"的提出引人注目。这种观点虽然主张夏商文化分界于二里头三、四期之间,但同时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皆为夏文化,惟第四期是进入商初的夏文化。这种观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到如今不乏响应者,还有专家将其提高到理论层面加以研究,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结论不但与事实不符,而且缺乏理论依据,商汤灭夏的时间应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末,二里头四期文化并不是夏遗民文化,夏商文化的分界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末至二里冈文化下层早段之间。  相似文献   
6.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11,(1):3-12,31
本文针对王立新先生《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所主张的主要观点,诸如对滞后期文化性质的总结,滞后期存在的合理性,早商文化概念的内涵,以及滞后期与早商期的排序关系等,提出了商榷意见,并得出结论:二里头夏城内的四期偏早阶段与二里头夏城外的二里头四期文化总称二里头四期文化,是名实相符的二里头四期文化,时间在夏纪年范围内,是晚夏文化;原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阶段是进入商纪年的夏遗民文化,性质上已不属于二里头四期文化;二里冈下层与偃师商城早段同属早商文化,但前者出现的时间比后者略早。  相似文献   
7.
汤放桀而复薄(亳),在三千诸侯大会上即天子位,此亳是郑州商城。它标志着商王朝建立,早商文化开始。为巩固新生政权并开疆拓土,商汤向商王朝外围派出军事力量,设立军事据点,此即一系列围绕郑州和偃师的早商文化遗存。同时开始修筑偃师商城。偃师商城属于早商文化,而郑州之地则存在从先商至早商的连续文化——郑州二里冈的文化遗存。结合外围军事据点的时间上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以郑州二里冈H9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的早段是先商文化,其偏晚阶段是早商文化的开始阶段。偃师商城一期一段与商王朝外围军事据点的时间上限基本同时,相当于郑州商城第一期偏晚阶段。说偃师商城一期一段早于以郑州二里冈H9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如何断句,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一系列重大史实的解读。本文提出并论证了貊分南北以及北燕未曾灭北貊的观点;对"燕亳"中的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先燕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解读,论证了亳国的存在;对于陈璋壶铭文,与"内"释读为"入"的传统观点不同,指出"内"同"纳",是收藏的意思;同时对"燕亳邦"作出了解释,得出燕、亳为两个国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土地所有制与中国奴隶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有论者将七十年采的研究成果归纲为”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三论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这是早在40年代形成的三种主要意见。五说即后起的与战国封建论意见相近的春秋统一说和秦统一说,与魏晋封建论意见相近的西汉统一说,东汉统一说和东晋统一说。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无奴隶社会说,持这种意见的论者或认为“夏商是封建社会”,或认为“夏商二代可以称之为‘氏族封建时代”’。说法虽然不同,但都“不再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模式”。都认为中国在原始社会之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