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藏区,人们对佛教极为虔诚,以至刚刚出生的婴儿也首先要领受佛的恩赐。使婴儿在喃喃的六字真言声中诞生成长。给孩子取名,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通常都要举行仪式。藏族的婴儿出生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父母带着孩子,献上哈达和礼品,请喇嘛活佛或有威望的长者行赐名礼。比如:在甘南,婴儿出生的第七天,父亲就要带上一条黄色的哈达等礼物,去寺院找活佛给婴儿取名。活佛在问过其属相、生辰、性别及其父母的相关情况后进行占卜。父亲得知所取之名后要严格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即便是自家人也不行。直到第二天早晨,父亲在婴儿身旁轻轻连叫三…  相似文献   
2.
彝族民间抒情长诗《妈妈的女儿》(即《阿莫尼惹》),是一首姑娘出嫁前咏叹的哀歌。它在彝族民间流传极广,是彝族古代社会的产物,有浓厚的彝族风味。本刊特节选两节,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3.
寒山诗解说     
寒山诗即寒山子诗.寒山与丰干,拾得之诗合并,别称《三隐诗集》.三隐均住天台山国清寺.据云此书系唐阎丘胤嘱国清寺僧道翘,探求寒山与拾得之行状时,得寒山题于林间竹木石壁、村野人家厅壁之诗三百余首,及拾得所偈言若干,编而为集者.  相似文献   
4.
“鲁木”是在卫藏一带普遍玩耍的一种游戏,是用唱歌的形式进行探测心理的一种风趣的活动。这种游戏主要由青年男女参加,而已婚的男女,尤其是老年人,已不再参加这种游戏了。这是因为“鲁木”歌蕴含的内容仅仅是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它是以青年男女相互猜看谁有恋人,谁没有恋人;看对恋人所持的态度如何;看找对象的条件如何;还要看父母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有无干涉和阻止等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来  相似文献   
5.
清代沿用前代科举取士制度,那时的“高考”分乡试、会试两级.可谓是一考定终生,甚至一步登天,主考和考生怎能不重视,因此也演绎了一幕幕具有悲喜色彩的趣闻轶事. 考棚里的苦与乐 清代的乡试在旧历八月初八至十六日举行,历时九天,每三天为一场.省考试场称贡院,考棚同蜜蜂窝一样密集,又称号子.每十个号子为一弄,一弄之间可以来往,但不能出弄.考生入场后吃、住、作文都在里面.这九天内,连做饭、烧水全要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6.
正有清一代,自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停止科举,258年间,山东共出了6个状元。他们是聊城的傅以渐、邓钟岳;济宁的孙如谨、孙毓桂;潍县的曹鸿勋、王寿彭。六个状元,分配三县,巧呀!更奇的是傅以渐是清朝开国状元,而王寿彭则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状元,除了下一科甲辰由刘春霖唱收台戏外,他也算是压轴的了,所以称之为山东的末代状元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早獭Marmota himalayanus,英文名Himalayana marmota,别名哈拉,藏名“齐哇”,俗名为雪猪,体粗胖似小狗,体长达500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朦朦胧胧中醒来,便闻到一股淡淡的羊粪味道,明亮的阳光透过小窗户照到屋内,看来,这又是一个好天气,但现在还不想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在早期文明中,上层阶级在生活方式及文化上与普通人判然有别。上层阶级居住在较宽敞、较豪华、且往往是较干净的房子里,由专门的仆人伺候,吃营养较丰富的食物,穿金戴银,更加讲究个人外表和卫生,并修炼较优雅的举止。在埃及古王国时期上层阶级的墓葬艺术中,就形象体现了各种行为模式,其中上层阶级的稳重、高贵和完美体质与下层阶级的喧嚣、粗俗的举止、邋遢的外表以及时有所见的营养不良和肢体残缺形成鲜明的对比。上层阶级或讲一种较雅致的民族语,或讲一种与其多数臣民完全不同的语言。阿兹特克人有马切瓦语和特皮语之  相似文献   
10.
丁穹拉康石窟群地处西藏最西北部的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调查发现共计4座石窟,1号窟为礼拜窟,2~4号窟为禅修窟,组合完整。1号窟壁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三组曼荼罗、一组地方护法神、两位护法金刚和尸林修行、地狱变、供养人物等。该石窟群时代为10~12世纪,是西藏西部后弘初期最重要的石窟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