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峰 《文物世界》2008,(1):43-46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目已经超过100座。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对于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对于影响和干预市政规划的总体方向,对于提高全社会的文化传承意识都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峰  陈平 《文物世界》2002,(6):10-13
古城保护保护些什么?物古迹是看得见、摸的着的硬件,受到各方的关注理所当然。但是,古城的保护不应该单单局限于此。罗哲先生在中国当代古建学人第三届“兰亭”叙谈会上,又特意提出了历史化传统的保护问题,他说:北京如果只有长城、十三陵,而没有烤鸭、京戏;镇江只有金山、焦山、北国山,  相似文献   
3.
宋峰  刘启博  张顺 《神州》2012,(35):52
线损率的波动影响着线损的准确分析,该文通过分析线损率波动的原因,建议在相应管理制度上制定实施细则,努力减少波动,通过线损的分析能够准确地找出降损对象。  相似文献   
4.
遗产本体价值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峰  杨成 《文物世界》2009,(1):43-44,63
作为一种超越文化冲突的存在,世界遗产自从概念诞生起,就因其世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近些年在遗产申报与审批过程中以及保护和利用过程中爆发出来了诸如不同国家为相近或相同遗产的“所属权”引起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矛盾的发生,本质上就与世界遗产的本质相背离。回归遗产的本体价值是世界遗产的本质与目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宋峰 《世界遗产》2014,(7):133-135
世界遗产设立的本初目的是对于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和解说。通过政府的协调,由有关专家辨识和认证已有国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行进一步的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而对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多样化利用,也就是世界遗产地可以发挥的多重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6.
熊筱  代莹  宋峰  卢叶  祝冬娥 《人文地理》2017,32(3):36-43
当今我国历史性城镇景观的研究、保护与管理多基于历史遗存的现状展开,对其价值认知和保护管理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城市形态学领域的康泽恩学派根植于城镇的历史演化过程,为历史性城镇景观的认知及保护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对庐山牯岭镇开展了遗产价值判识与地理过程分析,其间,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对该方法进行了调整与发展,旨在探讨适合中国历史性城镇景观的保护管理及更为广泛的城镇景观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岳,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与中岳嵩山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的总称,是中国历史时期王朝疆域版图的核心之域;是统一疆域王朝的君主巡狩四方的禅天封地之处;也是各种宗教世界观的融会之地与三教九流的合一之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国家历史文化记忆,是最具中国历史文化品位的圣山组群.中国五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本文在阐述了五岳之通名"岳"的来历、五岳名称与位置的历史变迁、五岳的地理区位、五岳的五行道家文化、五岳的人化与神化等,在此历史文化地理背景的基础上.以世界遗产的视野,着重探讨了五岳的遗产价值:除圣山组群的极品、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教九流的兼容外,还包括人地和谐的典范、古代科技的展现、中外交流的贡献、天工巧斧的景观、地壳演化的记录与珍稀植物的家园.作为全球最高品味的圣山组群,中国五岳入录世界遗产名录,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五岳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峰 《中原文物》2008,(2):70-74
1949年前曾经隶属河南省.1949年,武安县由河南省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武安西倚太行,东望平原.春秋属晋,战国为赵之武安邑.秦灭赵后,武安属邯郸郡.  相似文献   
9.
宋峰 《世界遗产》2013,(4):21-21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现代遗产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遗产保护事业成为各缔约国国家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实际上,在“世界遗产”产生之前,大多数国家就设置了遗产保护的管理机构,其目的就是将遗产保护事业纳入到国家政府的工作中,从而将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保护与宣传力度的逐年加大,遗产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遗产地的保护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受到了许多严厉批评与指责,愤怒的矛头主要指向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与人事制度等的不健全,指向遗产地进行过度超载的经济开发等等,这些意见对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与促进作用。批评的声音中不乏一些来自与遗产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有的批评遗产地改变地貌和自然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