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蜀古文化。誉满中外的四川名酒,就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对于开展酒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搞好四川名酒的生产建设,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拟就绵、雒两地考古发掘实物资料,结合文化记载,对蜀酒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索。 一、早蜀酒文化的历史印迹 中国古代酿酒的起源,从现在掌握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当时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逐步对碳水化合物经过糖化发酵可以转化为酒精有所认识,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掌握有意识的酿酒技术。“酒”字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北宋武都居士张紘墓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4月,四川绵竹县城西郊瓦庙子侧,种田的农民从土中掘出一通石碑。当农民得知此碑乃南宋乡贤抗金名将丞相张浚祖父武都居士张统墓铭时,当即妥善保存,并送交当时的县民众教育馆(县文化馆的前身)。建国后作为文化馆文物保护。不幸,在十年浩劫中,此墓铭失去踪影。近因省文物志苏成纪先生提及他曾于五十年代在绵竹县得见此碑,  相似文献   
3.
明末首辅(宰相)刘宇亮的印章、玉器、瓷器、水晶等重要遗物近日在绵竹市出土。由于《明史》和地方史对刘宇亮生平记录十分简略,此次刘宇亮遗物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历史研究者和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明末首辅 (宰相 )刘宇亮的印章、玉器、瓷器、水晶等重要遗物近日在绵竹市出土。由于《明史》和地方史对刘宇亮生平记录十分简略 ,此次刘宇亮遗物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历史研究者和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刘宇亮世居绵竹。兄弟三人 ,长兄刘宇扬 ,举人 ,任陕西兵备道太常寺少卿 ,仲兄刘宇烈 ,进士 ,任兵、吏二部侍郎、山东总督。刘宇亮万历己未进士 ,选入庶常 ,后任文渊阁大学士 ,兵礼部尚书 ,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 1 6 38)至十二年 ( 1 6 39)代为首辅 (即宰相 )之职。1 6 39年清兵入关 ,国难当头之际 ,刘宇亮以首辅之贵登朝请缨慷慨激昂 ,崇祯…  相似文献   
5.
后汉诸葛都护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位于绵竹县城关西南中学校内,是四川省重要蜀汉遗迹之一。(图一)绵竹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在成都武侯祠内,正殿内供有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诸葛亮居中,其右为子诸葛瞻,其左为孙诸葛尚,形貌端庄,栩栩如生,绵竹诸葛双忠祠,原亦有塑像,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后殿祀诸葛亮,陪祀有黄崇、张遵、李球等人。成都武侯祠和绵竹诸葛双忠祠这两处古迹,展示了诸葛祖孙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  相似文献   
6.
1988年4月8日,四川绵竹县东街,基建工地的民工在挖基槽时,于地下2.8米深处发现一个闪闪发光的金龟。县文管所闻讯后,赶到施工现场,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收回了这件珍奇的文物。 金龟的腹部呈盒状,上复盖龟壳,为0.5毫米厚的金皮加工而成。龟腹前后两端连接着头尾,腹下原有四足,出土时损坏。金龟从头至尾全长160毫米。龟背壳长106毫米,宽80毫米。重150g,含金量85%以上。金龟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具有写实风格,头、尾、背、腹均施精美的仿龟纹饰。实为一件罕见的古代工艺珍品。(图一)据挖土民工反映,出土时,金龟四周有残破的银皮包装物,但其原形已难确定。出土时龟体  相似文献   
7.
绵竹宋代瓷器窖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绵竹城关胜利街发现一处宋代瓷器窖藏,内有观音像、瓷三足炉、瓷瓶、黑釉盏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1951年5月,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锐的故乡绵竹,县文化馆收藏了一批杨锐侄儿捐献的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一封杨锐所写的家信,家信为纸本,长62、高28厘米。(图一)其中一段内容客观地记叙了杨锐奉旨召见,参与新政活动,并且透露了一些当时同事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想法和看法。这封家书对于研究“戊戌变法”和杨锐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封家书是1898年9月13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从北京绳匠胡同杨锐寓所寄  相似文献   
9.
绵竹县两次出土窖藏古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广济黑虎村出土的两宋铁钱 1984年3月,绵竹县广济乡黑虎村一家社员在修房取土时,于距地面一米深处发现一铁钱窖藏。铁钱埋藏在一个长150厘米,宽和深各80厘米的土坑里,坑上面复盖着一块一尺见方的石砧,和几块小砧。坑内盛满成串堆放的铁质方孔圆钱(其中亦有几个崇宁通宝铜钱) 约一千二百多公斤,现已全部运回县文化馆进行清理后保存。这批贷币,由于是土坑存放,锈蚀现象相当严重,粘结成块,难辨钱文,经选择部份进行敲击,煮泡,洗刷整理后,能辨认出来的铁钱面文按铸造时间先后排列,属北宋的钱有:行书“绍圣通宝”铁钱,行书、篆书“元祐通宝”铁钱,行书、篆书“绍圣元宝”,行书“元符通宝”铁钱,楷书“圣宋元宝”,“圣宋重宝”,(图一)  相似文献   
10.
天统国宝为方孔阔缘铜质大钱。钱径3.8厘米,穿径0.9厘米,重27克。钱文面背均为篆书,面文直读“天统国宝”。背文直读“蜀府宫钱”。此钱在古今史籍和泉学著录中均无记载,目前尚属孤品。对其真伪的鉴别、时代的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广泛征求泉界方家和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特撰此文刊布。天统国宝钱现藏四川省绵竹县文管所。据有关档案材料记载,此钱属于本县人杨雁南先生1950年捐献绵竹县文物保管委员会的一套上千枚珍奇古币之一。杨雁南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