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莫高窟现在存洞492个,在位置分布上,各时代洞窟有相对集中的明显趋势。最早的一组北凉窟(第268窟、272、275窟)聚集在崖面中段,踞现今地表约十几米。(据考古材料证明,时代越早的,居地面越低。)这组窟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是崖面的“黄金区域。”以后的北魏、西魏窟基本上是紧挨这组窟向南、北横向发展。北周、隋、唐时代也大至按此规律开凿洞窟。五代以后的洞窟主要集中于崖面下层及南、北两头。此外,由于崖面有限,有部分窟是“见缝插针”。因此,各时代洞窟交错分布,按时代编号检索不便,所以,各种编号皆按现存各窟分布位置,南北、上下方向为序编号。  相似文献   
2.
《夜色温柔》中作家菲茨杰拉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剧式主人公—迪克·戴弗,但是迪克的悲剧不是简单的个人悲剧,通过对主人公的神话原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迪克身上凝结了整个人类的悲剧,充满了所有悲剧的崇高和美丽。  相似文献   
3.
﹃心惑于境﹄与﹃境灭于心﹄敦煌画家高山剖析宁强去敦煌的艺术家很少有不被石窟中色彩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彩塑所震撼迷惑并陶醉其中的。然而,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了10余年的画家高山却是一个例外。他对洞窟中的壁画没有兴趣,进窟做临摹壁画的工作只是为了保住有工资...  相似文献   
4.
此文重新检索了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身份构成,认为此窟的性质是一个有浓重官方背景的"公共窟"而非通常认为的"家窟"。西夏占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沙地区之后,统治该地区数百年之久的当地世家大族受到残酷战争的重创,已经无力继续作为开窟造像的中坚力量而被西夏政权的高官新贵所取代。西夏文武官员集合财力权力开创新窟,使瓜沙地区的西夏石窟具有了与前代佛窟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隋唐以来,"西方净土变"特别是其中的"阿弥陀净土变"成为佛教艺术中最具有表现力的题材。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观念和净土世界中歌赋太平的舞乐盛世受到佛教信众的推崇,同时亦对"九品往生"观念趋之若鹜。晚唐五代,以引路菩萨为代表的往生图式表明了念佛者对往生有更进一层的意愿;12世纪以降,净土阿弥陀三尊腾云立姿图式开始流行,一改往生以"己力"为之的观念,将佛陀以愿力帮助往生之人、成就通往西方极乐净土的方便之道推向主旨,并使引渡的概念进一步强化。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与愿印来迎"概念及图像范式,更是西夏佛教在对净土的诠释过程中形成的观念重构。通过佛教的东渐,这种西夏范式的影响广泛体现在南宋王朝以及12-13世纪日、韩净土宗的图式中。  相似文献   
6.
巴中摩崖造像中的佛教史迹故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史迹故事,是指佛教历史上的故事、传说等,一般有较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又附会以某种真实的物品,如巨石、供器、雕像等,使这些故事显出更多的真实性和可信感。这类内容的壁画,从盛唐时期即已在敦煌莫高窟出现,一般画在甬道顶部,到了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