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音 《炎黄春秋》2002,(12):22-26
五七干校是响应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在1968年普遍兴办起来的。如今一些不明历史真相的年轻人,很可能以为既然是“干校”,想必是一座书声琅琅的学府,实际上只是驱使大批干部从事沉重体力劳动的一个农场。在这里,对于各种所谓有“问题”的人,日子很不好过,等待他们的,是批斗、凌辱和苦役……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排除“左”的干扰中进行的,中间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规模不等的争论。那时,我在人民日报社的农村部工作,不免经历了多次风浪。一次围绕着鱼塘承包问题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广东一个叫陈处兮的读者给我们寄来一篇调查报告,那上面说: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陈志雄,是个养鱼能手,技术高超,他经营的鱼塘平均每亩产量比当地生产队的鱼塘高一倍半到两倍。他和妻子从1979年开始承包集体鱼塘,专业养鱼。他承包后的变化可归结为三个大,即鱼产量大增,本人收入大增,生产队集体收入大…  相似文献   
3.
狱友陈子谷     
季音 《炎黄春秋》2009,(2):73-76
岁月无情,当年上饶集中营的老战友,一个个地驾鹤西去了。在去世的故人中,我最怀念的战友之一,就是陈子谷。  相似文献   
4.
季音 《炎黄春秋》2006,(4):42-45
一、任光的路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任光是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著名作曲家。他的一曲“渔光曲”,曾经唱遍祖国大地。他的抗日歌曲,曾经激励了广大的爱国者。今年1月,是皖南事变65周年,我不禁又想起了在那场震惊中外的不幸事件里,被国民党军队和特务枪杀的人民音乐家任光夫妇。  相似文献   
5.
季音 《炎黄春秋》2013,(7):10-14
1958年深秋11月初的一天,我戴着沉重的右派帽子,黯然离开北京,前往河北唐山柏各庄农场接受改造。车站上只有我的弟弟谷斯涌冒着政治风险前来给我送行,带来了亲人的一丝温暖。和我同行的还有三人,人民日报国际部西方部副主任胡骑,摄影记者高粮,文艺部编辑杨建中(蓝翎)。蓝翎是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事件中受到最高领导人表扬的“两个小人物”之一,如今也沦为右派。在胡骑之前,报社国际部东方部主任蒋元椿也划为右派,已先期来到四分场。  相似文献   
6.
季音 《炎黄春秋》2005,(9):63-67
蓝翎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前一天我遇见他的夫人张岫云女士,问起蓝翎的健康情况,她说他病情平稳,情况尚好。不料次日病情突然恶化,终至不起。可惜啊,中国文坛上又失去了一个才华横溢、正直而富有战斗精神的文学评论家和杂文家。  相似文献   
7.
季音 《炎黄春秋》2004,(10):31-34
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文革”,已经结束近30年。“往事依稀浑似梦”,那些疯狂的日日夜夜,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但我这个亲历了这场浩劫的过来人,却不能把它忘却,当我提笔写这篇回忆文字的时候,往事不觉又一幕幕活生生地再现在我眼前。这里,我写的是自己亲历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8.
季音 《炎黄春秋》2004,(3):36-40
从1958年到1961年,我在渤海湾边的一个国营农场里,度过了两年半苦涩的岁月。尽管历史已经翻过近半个世纪,但这段沉重的往事,至今未能忘却。一人们通常都把上世纪50年代的反右派斗争视为是1957年的事,有人曾称之为“沉重的1957”。其实,反右派斗争是1957年发端的,但到1958年并未停止。根据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反右派“必须克服温情主义”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地仍继续大抓右派,一直延续到1958年,斗争规模比1957年毫不逊色,当时称为“反右补课”。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就是在1958年被“补”进右派行列的。人民日报社也不例外。1958年…  相似文献   
9.
任光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电影《渔光曲》主题歌和抗日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都曾作为一个时代的声音广为传唱,可惜,他和他的夫人却双双倒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下。  相似文献   
10.
季音 《炎黄春秋》2014,(10):79-81
陈笑雨这个名字,今日新闻界和文化界里,熟悉他的人大概已不多。20世纪50年代,他曾经是武汉和北京文坛上一个相当活跃的作家。陈笑雨是江苏靖江人,1917年出生。他在学生时代,就倾心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1938年2月,这个年仅21岁的年轻人,千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曾在“陕北公学”学习,以后在新华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